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民情关注
 
农家腊鸭抢手 米饼飘香
 
发表时间:2007-01-30 10:56:33  来源:
 

    来到龙门,沿途不仅风景宜人,农家门前挂的腊鸭、腊肉等年货更是令人眼馋。在龙门的农户家里,记者不仅美美地品尝了一回农民自己准备的美味年货,也体会了一回他们制作年货的那份惬意心情。


    腊鸭:农家自养自制风味佳


    过年吃腊味已经成了传统,如果腊味是自己做的,不仅味道地道,制作过程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龙门县地派镇黄杰阳家的屋顶,记者看到一只只腊鸭正晾晒在小竹杆上,一滴滴油在暖融融的阳光下不断往下掉。黄杰阳说,这些鸭子都是他们自己养自己腊的,吃起来味道香着呢。


    说起这些腊鸭,黄杰阳显得有些得意,为了春节能吃上美味的腊鸭,几个月前他就开始做准备了。黄杰阳家有几亩鱼塘,大约从去年六七月份起,他就买回小鸭在鱼塘放养。每天给鸭子喂米糠、谷子等食物。每年11月中旬,鸭子长到2.5公斤左右,他就开始做腊鸭。


    黄杰阳说,做腊鸭的过程比较复杂。把鸭子宰好后,要往鸭身上抹上盐、酒等配料,腌制两天后就拿出来晒。晒腊鸭的天气也有讲究,气温最好在10度左右,既要有阳光又要有风,晾晒15至20天左右,原来重2.5公斤左右的鸭子只剩约0.5公斤。黄杰阳还特别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多年腌制腊鸭的小经验:用来腌成腊鸭的毛鸭以2.4公斤重最好,因为这样做出的腊鸭不会太油,肉也不少,用来下酒或煲粥特别香。


    现在,很多外来的游客都会特意到地派镇的农户家去买腊鸭,每公斤9元,大家都觉得很划算。黄杰阳说,在地派镇,每年农户卖的腊鸭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只。因为制作腊鸭的过程比较复杂,供不应求,人们购买还常常要提前预定,否则想买也买不到。


    米饼:一压一敲,香口米饼不愁卖


    米饼是龙门人过年的必备品,也是送礼佳品。一到腊月,米饼店的生意更加红火。


    米饼做法并不复杂,吃起来香脆可口。近日,记者来到龙门县龙城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梁庆云家,还没进他家门,浓浓的米香就把记者吸引住了。几位阿姨正在马不停蹄地做米饼。只见一块面积不到1平方米的干净木板上,放着一小堆米粉,一个阿姨正将已煮好的泛着奶黄色的糖水倒进米粉中。然后,她用一根粗碾杖将米粉和糖水混合并碾成粉末状,并放进一个木制模型中,再加上芝麻和花生等馅压紧,用一块木板轻轻将模型中的米饼敲出来,米饼就做好了。只见摆放整齐的米饼上,还印上了“福”、“禄”、“寿”、“喜”等字,非常漂亮。一位阿姨说,只要天气好,这些米饼自然就会变干变硬,不容易变质。记者尝了一口刚做好的米饼,香脆可口,满口余香。


    一些村民说,现在很多到龙门的游客都喜欢龙门米饼,特意到农家购买,很多农户也因此开起了小作坊。梁庆云家就是这样,他家现在每天做3000多个米饼,根本不愁销路。


    巴戟酒:“十蒸九晒”泡酒香


    为了让春节过得更丰盛,龙门的农民除了做腊鸭和米饼外,还有不少自己做腊肉和腊肠,甚至过年喝的酒都提前自己制作。记者在一些农户家看到正在晾晒的巴戟,一位大叔说,这些巴戟都是他们从山上挖来的,要经过“十蒸九晒”。所谓“十蒸九晒”是指把巴戟经过多次的蒸和晒,然后和枸杞等药材一起用自家酿的米酒泡,泡出来的酒既有药材的甜和香味,喝了又养身,是过年必备的佳品。“城里人就是有钱,想喝还不一定喝得到呢。”这位大叔说。


    本报记者李亚平 实习生姚岸中 通讯员陈建清 刘智鸿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