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民情关注
 
谁来给公众健身器“洗澡”
 
发表时间:2006-11-22 10:23:57  来源:
 
现 场

    健身者在健身器材上留下了许多汗水

    日前,早晨7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市区江北体育公园看到,许多健身爱好者正忙着健身。“咦,都是汗啊!”家住云山花园的刘女士坐到健身器械上时,感觉到座椅上有汗水,而且扶手也是粘粘的,她赶紧拿汗巾擦了擦。

    5分钟后,运动完毕的刘女士离开时,座椅上又留下了颗颗汗珠。接着,一位中年男子马上来“光顾”,大大咧咧的他一到健身器械旁就躺了下去,并没有理会器械上留下的汗水。记者观察发现,在半个多小时内这台健身器就连续被5个人用过,均留下了健身者的汗水。

调 查

    大部分公众健身器材都没有清洗消毒

    记者了解到,多数市民并没有留意公众健身器材上是否有细菌的问题。正在市江北体育公园健身的市民刘月对记者说:“我从没有想过健身器材上还有细菌,平时也没太注意这些卫生问题。”

    另一位已有6年“健龄”的甘女士则对记者说:“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健身器材脏兮兮的。但是,健身器材上的细菌问题,我倒从没认真想过。”

    据了解,我市大部分公众健身器材都没有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洗,有的只是一年消毒一两次。市区滨江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陈女士说:“我们公园以前的健身器材大都没有清洗和消毒,谁管它啊。”
 
卫生监督部门

    公众健身器材没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围

    那么,这些公众健身器材该由谁管理?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卫生监督科科长揭培华说:“我们也知道目前许多露天公众健身器材上都有细菌,但是现在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上没有明确这一项,也没有卫生量化指标,没法认定责任人。”

    揭科长说,目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1987年颁布的,并没有涉及到公众健身器材这一项。因此对公众健身器材的卫生监督管理,至今还是一个空白。

    但是,他认为,在没有公众健身器材卫生量化指标的前提下,健身房、社区和公园的管理者应该采取定期定时方式,对健身器材进行清洁消毒,清洁消毒应保证每天2次以上。

医生提醒

    健身后要及时洗手

    市中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春来表示,健身最大的感染途径就是手。因为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手脏了再接触口、鼻、眼,细菌就会通过角膜等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容易患上感冒、肝炎等疾病。她提醒市民,健身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在未清洗前,尽量不要直接用手擦脸、嘴或进食等。

    本报记者张中宝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