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要效率更要效能
 
发表时间:2006-11-17 10:16:48  来源:
 
本报评论员
 
    近日,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报告》,该《报告》显示,惠州在构建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排名靠前,其中,根据外资企业反馈的情况进行综合测评,惠州政府效率排名第一。这是来自第三方的评价,由世界银行发布,因其客观、权威而备受瞩目。

    长期以来,“政府效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一时难以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公众对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广为责难。“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也由此每年都写入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

    在社会转型时期,经历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惠州能急速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沉疴与积弊,政府效率全国领先,在外企眼中更是全国第一,这个“NO.1”,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探寻这一“NO.1”的背后,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涵义。改革开放初期,惠州的工业几乎为零,没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底子十分薄弱。这种境况,也迫使惠州眼光对外,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外向型经济路子,向外企要资金、要技术、要管理。在这种外向型政策引导下的政府行政行为,要对外企“高看一眼”,吸引外来投资,如何体现?答案就是政府效率和政策。由此建立的政府政策和行政资源向外企倾斜,也是客观条件下的必然要求。这一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但更多的是主动因素,“让外商发财,促惠州发展”,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急剧嬗变,8000多家外资企业云集惠州,就是政府职能主动转变下带动效率迅速提升的有力注脚。

    进一步看,“NO.1”更深层次的涵义是,惠州充分利用了外资企业众多的便利,在与外企特别是像壳牌这样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积极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以此推动政府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刚性”保障政府高效运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制度保障下的政府效率,更显魅力。而在“刚性”之余,又不失灵活。今年7月,我市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不少企业损失严重。市政府立即召集各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对策,旋即出台了十大扶持政策,包括在保险、通关、金融等诸多方面给予强力支持,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受灾严重企业渡过了难关。

    而由效率向效能递进,则是惠州政府近年来的一个更为明显的进步。效率指向速度,而效能不啻速度,更指向质量。2005年12月,市政府颁发《惠州市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暂行规定》;2006年5月,市政府出台《惠州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2006年8月,市政府再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意见》,三大文件联袂出台,力推“优化政务环境,创建高效惠州”,力求“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刮起行政效能风暴。此举可视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最新动作。

    政府效率,是投资环境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外企评价“惠州政府效率全国第一”,是对我市各级各部门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褒奖。而当下由效率追求向效能追求发展,由对外资“高看一眼”到对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价值取向更显公平公正,更吻合经济发展规律。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惠州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综合投资环境中,在某些方面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差距,创建高效惠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行政管理方面,要效率更要效能,更需要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我们当以此为动力,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