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巩固发展农村教育 培养农村人才
 
发表时间:2006-11-20 11:04:27  来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是广大农民,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目前,我市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全市农村人才密度大专以上每10万人仅有436人,只有城市的十分之一。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了现代化进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巩固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优化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

    青少年是农村的未来,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普九”仍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动态的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11条意见和要求。这些决定都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也是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逐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要优化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争取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新的突破。

    拓宽筹资渠道,提高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能力

    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上,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共同承担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尽快改变农村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现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研究制订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规定政府教育投入必须保证经费,真正实现农村教育政府办,不断提高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能力,从而巩固和提高我市的“普九”成果。其次,要拓宽筹资渠道,调动各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或捐资办学,逐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农村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要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要结合农村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农村教育体系。首先,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渗透现代农业科技教育,深化农村初中教育的综合改革,广泛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在每所中小学都建立绿色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其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职校作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基地,提高广大农民致富能力。再次,开展成人教育,发挥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闲置的校舍,创办“融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民知识培训、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中心”,使其成为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服务窗口和培训基地。

    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

    教师素质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高低。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扎实抓好。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建立学校间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制。要建立城市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制度,把农村任教作为晋升职务或职称的重要参考条件,并鼓励高校毕业生先到农村学校任教锻炼。要加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推动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陈恩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