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位居全省前列: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0多亿元,位居全省第五,今年可望达到650亿元左右;在全省创新能力综合评估中,我市居第四位。
今后5年如何提高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在推进“惠州创造”的同时,实现“重点突破”?日前,市科技局副局长周章玉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推进“惠州创造”的突破口在哪里?
周章玉:首先是继续围绕优势产业,突破关键技术。目前我市在消费电子类的应用型技术方面实力很强,但关键技术较缺乏,今后一定要在关键零部件研制方面有所突破。在石化领域,我们可在中下游产业,比如在新材料研制方面要有所作为。
汽车零配件是我市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可利用在消费电子类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汽车电子产品方面进行突破,如华阳车载DVD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市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可实现由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变。
记者:提高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和企业应扮演什么角色?
周章玉:要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要走“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路子。
政府首先是在政策上进行扶持,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政府要以园区为载体,营造产业聚集的环境。其次,政府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此外,财政支持也是政府扶持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马上可以产业化的项目,政府应该予以财政支持。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实行不同的策略。
记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我市引进人才还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周章玉:引进人才,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看来,实施股权奖励最有效,它可以让科研人员从雇员变成主人,变职业为事业。
政府主要是要做好环境建设,特别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国内外科研人员认识惠州、了解惠州。 本报记者任己章 通讯员赵 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