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建议》提出的对策思路客观务实
 
发表时间:2005-12-13 09:37:41  来源:
 
    8天征集意见120多条,其中采纳70多条

    “《建议》的形成,是全市上下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主科学决策的产物。”邬柳成说,“根据市委的安排,市委政研室于今年10月份接到了起草《建议》的任务。此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制定《建议》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尤其是认真听取了在粤两院部分院士和本市有关专家的建议。”

    他介绍,市委主要领导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建议》起草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起草小组邀请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并深入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在进行广泛调研后,起草小组对草案进行了5次修改,先后形成5次修改稿,一次征求意见稿,并印发至各县(区)党委、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在这之后的8天时间内,起草小组共收到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反馈的意见120多条。经研究讨论,起草小组采纳了其中的70多条,讨论稿由此初步成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连续性、时代性、可操作性

    《建议》的出台力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连续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对《建议》的这些特点,邬柳成向记者作了详细的分析。

    “《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做文章。这些思路和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重要体现。”邬柳成说。

    在体现连续性方面,为更好地衔接“十五”计划,《建议》首先总结了“十五”时期我市所取得的“奠基性和突破性重大成就”。其次,《建议》延续了我市“十五”时期提出的“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提出了“构建和谐惠州”的目标体系。再次,《建议》对制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意见,都是以我市现有的基础为起点,并注意传承发扬成功的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至于时代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等,这些重要观点和内容在我市的《建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贯彻落实。

    “我们在起草《建议》时,力求突出务实性,坚持从惠州实际出发,既讲‘普通话’,也讲‘惠州话’,直面制约我市发展的问题,抓住促进我市发展的关键,提出适应发展需要的对策思路。”邬柳成说,“《建议》全文十个部分,其中有九个部分是客观务实地论述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的。”

    提出的目标切合实际留有余地

    《建议》提出的具体奋斗目标,既应切合我市实际,又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还应衔接市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邬柳成说,基于这种考虑,《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平均增长15%以上,2010年GDP比2005年翻一番。他说:“这既是为了与市八次党代会提出的2010年GDP达到1700亿元的目标相衔接,又综合考虑了我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5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

    按照测算,2005年我市GDP实现800亿元已成定局。“十一五”期间,在大项目带动下,我市GDP年均增长率可达16%,2010年全市GDP实现1700亿元应有把握。“为留有余地,《建议》把GDP增幅降为15%。即使按年均增长15%计,2010年GDP总量也可达1609亿元。因此,《建议》提出的2010年GDP比2005年翻一番的目标是稳妥和能够实现的。”邬柳成说。  本报记者付海燕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