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在谈在建的石化项目有26个,总投资逾810亿元人民币,其中已落户的石化项目有15个,总投资逾730亿元人民币;在谈的石化中下游项目有11个,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惠州已成为全国首批九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国家(惠州)视听产品产业园是首批国家级信息产业园,惠州现代数码产业名城框架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石化产业发展可达什么程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又将有什么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大亚湾区管委会主任邓木林和市信息产业局局长钟一尔。
石化区到2011年生产总值可望达到500亿元
“石化区将遵循炼化结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以炼油和乙烯项目为龙头,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海运条件以及市场优势等,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境影响小的石化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为基础,随产业链有机延伸的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成为广东省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邓木林向记者描绘着石化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据悉,目前大亚湾石化区现已落户的公用工程类项目有10个,投资总额共计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项目已经动工,将在明年投入运营。
邓木林说:“石化区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1年完成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实现1000亿元的工业产值和50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总值。2016年完成1500亿人民币的投入。”
电子信息产业要形成从开发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
信息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如何?钟一尔认为,惠州信息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2001-2004年,惠州电子行业的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11.6%,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8.2%,占到惠州工业的半壁江山。与全国同类城市比较,我市信息产业在产值总量、名牌产品、科技含量、管理机制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类城市的领先水平。按照这种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我市的信息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钟一尔分析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信息产业正从早期以“三来一补”为主的来料加工向以制造与研发相结合的现代制造过渡,而这也正是未来几年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
他说,作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大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拥有数码科技工业园、仲恺国家数字视听产品产业园区,建成了多个“制造中心”,研发了许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电子信息产品。“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促进科技产业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形成从技术开发、原材料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 本报记者付海燕 彭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