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建立健全促进“三农”发展的新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建立健全三种新机制: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益分配的制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二是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三是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这些新机制的建立健全,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市、县尤其是乡镇等基层单位要深入思考怎样抢抓机遇促进发展,要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惠州实际,研究制定出促进惠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办法。各级领导班子,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认为要做好12件事情,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每一个字都是一篇大文章,要做好不容易。比如“业”,就包括农民怎么就业,多余的农村劳动力怎么转移,怎样用最好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把这12个字文章做好,让农民能真正得到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当前要做好4项具体工作
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理所当然。农村发展之重要,“三农”问题之难解决,注定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的任重道远。当前,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讲,主要有四点:
一是要做好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村镇建设等3项规划的修编。经济要快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先行,所以要做好乡镇的经济发展计划,比如说第三产业调整、农业如何维护;村的经济发展计划,比如要搞产业化经营、商品经济,如何搞出规模。要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国家开展这项工作的有关精神,抓好土地利用工作的整体规划。要修编好村镇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去年专门召开了中心镇建设的工作会议。市政协今年也组织了调研组进行了调研,尤其对相当一部分乡镇的中心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同时,我们请来专家做出了科学规划方案。专家做好整体规划后,怎样分步去实施落实好,怎样做好完整的配套工作等,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加快村镇公共设施的建设。目前与老百姓关系最大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解决了,但另外7个字:水、电、气、路、灯、绿、卫等,即用水用电、城市交通、卫生、环保等也还需要下大气力、花大钱来解决。公共设施中还包括卫生、教育、文化设施,包括这些设施的配套建设。
三是要加大土地盘整的力度。这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如果盘整好了,它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有把这些闲置土地盘整好,才能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大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盘活这些土地在面临困难的同时也面临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惠州发展的优势。
四是加大村镇干部培训的力度。通过培训,让我们的村镇干部去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进一步完善村民的自治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