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报不断接到投诉电话,声称在正规大医院看病时被人骗去一些小医院、诊所就医,花了很多钱,病也没治好。为此,本报两位记者装成病人,也见到了这些医托。
记者假装看胃病,在市中心人民医院3楼与几个女医托接上了头
两位记者联系了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有关人员,在他们的协助下,展开了暗访。
早上10时左右,记者乔装成病人,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大厅挂号,然后手里拿着挂号单、病历本和各种化验单据装作茫然无措的样子在大厅溜达,等待医托主动跟记者搭讪。大厅里熙熙攘攘,转了几圈,却没有一个人理会记者。见这样不行,记者就上了3楼,据了解那是医托最多的地方。
到了3楼,那里的人相对较少。记者装作找就诊科室,东瞅西瞄地在走廊里走了一趟。一些人三三两两地坐在走廊的长椅上,也看不出谁是医托。就在三楼的楼梯口,长椅上散坐着4个妇女,其中3个大约30多岁,另一个体态较胖较矮的女人有50多岁。记者暗中观察,她们既像病人,又有点不像,她们的目光老是朝经过面前的病人扫来扫去。她们有的挂着包,有的拿着病历本。于是,记者假装身体很累,一屁股坐在她们中间。
记者坐下后,把挂号单、病历本、5张化验单拿得高高的,翻来覆去地看,又装作痛苦状,不时呻吟两声。果然,一直偷看记者的那位胖女人开始问道:“看你这么痛苦,看什么病啊?”记者的回答有气无力:“肠胃病,难受!”“哦,”胖女人很同情的样子。“还要化验这么多东西啊?”她看着记者手里的单据又说。记者说:“医生让检查就检查呗。”胖女人说:“你这病,在这里看需要花很多钱的。”记者装作很无助的样子:“我在一家工厂打工,哪有这么多钱!”一听这话,胖女人忙说:“在这看病,给你吃西药又贵效果又不好,根本治不好你的病。原来我老公也是胃病,在这里一直没治好,后来到冼医生那里拿了中药,3个疗程就治好了。”“是吗?”记者装作半信半疑。这时,另外3个妇女也朝记者靠拢过来。一位穿白上衣的高个女人特热情,把记者手里的化验单一下拿过去,说:“这张化验费要100多元,这张60多元……哎呀,只化验费就得500多啊!”记者吃惊地说:“不看了,这怎么看得起啊。”这个女人又说:“不怕,我嫂子以前就得过这病,吃了冼医生的中药后马上就好了,可惜他不在这里上班了。不过你可以到××综合门诊部找他,冼医生可有名了。”另两位妇女偶尔插上话:“你这病,这里真治不好!”像是很为记者着想。记者也就流露出很感激的神情。高个女人见状,对胖的说:“这位大嫂你就赶紧带他去看看嘛,别在这等了。”记者见取得了信任,也说:“对,我还是去吃中药吧!”
医院保安将医托赶走,记者与医托险些断线
就在医托准备带记者走的时候,谁知道,一位穿着便衣的医院保安员冲上来,指着她们:“你们几个还在这里!”医托们立马四处散开,一下子不见了踪影。记者面对尽责的保安哭笑不得,自己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与医托接上头,却前功尽弃!
于是,记者只有在医院到处转。约摸过了一刻钟,记者走出医院大门,并在公交车站停留。许久,仍不见等待的人出现。我们再次返回医院,忽然看见了在3楼见过的一位医托。于是,我们就放慢了脚步,并故意高声讨论起自己的病情应该去哪里就医为好。
果然医托立马跟上了记者,问记者是不是看病,可以到前面的××综合门诊部找冼医生看,说的话和之前几位医托大同小异。记者知道她们是同一伙,便答应跟她前往看看。
出了中心人民医院正门,走了5分钟路程,记者便看见了“惠州市××综合门诊部”大大的招牌。医托说:“这里就是了,你自己进去吧,挂号中医,说找冼医生看,会有人带你的了。”看见记者走进门诊大门,医托便又回去拉客了。
在医托带领下,记者会了“名医”,一个疗程的中药和药丸竟然要1500多元
记者遵照医托嘱咐,挂了号,在护士的引导下,坐在一张沙发上等。这里门庭冷落,记者看见门诊部里除了一个人在打吊针,寥寥几个病人在等候外,其他都是门诊部的人。有的医生空闲地聊天;有的离开自己的科室跑去别的科室串门……
半个小时过去了,记者终于被护士传叫,进了中医科室,看见了众医托所指的“名医”———冼医生。
冼医生其貌和蔼、笑容可掬,若不知道内情的人会很容易上当。记者一坐下就向医生诉说病情,医生听后替记者把了下脉,又继续问记者还有什么病症没有。听完记者详细的病情介绍后,冼医生慢悠悠地说:“你这病伤及了脾胃,虽然还不严重,但病情有了扩展的趋势,如果不早医治,会对你身体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甚至会影响你婚后的夫妻生活,早治为好。”见记者对他的诊断无异议,冼医生便开门见山说:“在这里开一个疗程中药,包你吃后会身体舒适。”记者说:“吃完药没效果怎么办?”冼医生就说:“我说这药怎么好也没用,因为这药你还没喝过一口,只有你吃过这药,才知道有没有效果。”记者又说:“喝中药太麻烦了,能否开些方便服用的药?”冼医生就说:“你要真是觉得不便,我就私人帮助你。我有个朋友是开制药厂的,我可以打个电话给他,让他按我开的处方把药配制成一种中草药合制的小药丸,不过,你不要告诉这里的院长知道。在你服用那10剂中药后,就可以接着服用小药丸,两个月一个疗程,医治效果包你满意。”
记者说:“这药贵吗?多少钱?”冼医生说:“一个疗程中药10剂大概300多元,一个疗程中药制剂药丸1200多元。”记者说:“那太贵了。”
冼医生打开病人登记本给记者看,说:“你看,昨天一天我看了多少的病人,我的病人多得看都看不过来。你们也可以先到别处去看看,或是可以到中心人民医院看,看不好再回来,我随时欢迎你们过来。”冼医生见记者仍没有买药的意思,就说:“我给你写下我办公室电话,等你考虑好了,决定接受我的治疗,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冼医生的态度十分急切,记者便以药费太贵为由,离开了门诊。
记者再次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现医托们十分“敬业”,中午都不休息,依然在“工作”
离开了××门诊部,记者又回到了市中心人民医院。此时,已是中午1时40分了。
原本以为医托们都走掉了。可当记者上到3楼妇产科,发现医托并没有走,她们正坐在长板凳休息,并与另外的医托沟通。想不到,这张供病人等候的长板凳竟成了医托的交汇点。更想不到,远处还有数个医托正在行骗,记者见到一名手上拿着X光片的女患者被医托围着,谈了10多分钟,一位医托就领她下楼去了。之后,早上看见的那名便衣保安员又冲上来赶她们。见保安来赶,她们很快藏了起来。不一会,保安前脚走,医托后脚又出现了。保安和医托就如此般地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
其实,医托骗人的手段并不高明,患者稍微理智一点都能识破他们的把戏,但是就是有患者病急乱投医,或者说图便宜,或者顾面子,才让医托有机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