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民情关注
 
走出误区 防治牙病
 
发表时间:2005-09-18 21:17:34  来源:惠州日报
 

    今年9月20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爱牙日”。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的一些口腔防治部门,有关专家对此说:如今生活好了,许多人感到牙齿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要了。尽管人们每天都护理牙齿,但不少人在做法和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我国的龋病、牙周病患者众多,要想保证生活质量,一个重要问题在于预防牙病。

    牙齿护理上的几个误区

    一是认为“婴幼儿无需口腔护理”。由于婴幼儿牙齿尚未完全长出来,不少家长因此忽视了对他们的口腔护理。其实,这在孩子出生初期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的护理不当有:喂养方式和代乳品的选择不当;奶或水中放糖过多;含奶瓶睡觉;从不清洗口腔等。

    二是认为“乳牙反正要掉,烂牙不用治”。小学生小周正处于换牙的时期,可除了几颗刚长出来的牙齿是好的外,满口乳牙几乎都被蛀烂。一直以来,他是在牙痛得无法进食才由父母带去找牙医就诊。当医师问为何不早点带孩子来就诊时,家长的回答是孩子功课紧张,而且乳牙迟早都要换掉的。

    前不久市口腔医院在小学生中进行过一次龋病调查,我市的1163名小学生中,患龋率为47.64%。其中8至10岁的儿童患龋率要比其他年龄的儿童高些,而且能及时治疗的仅有7.4%。正是家长中“乳牙反正要换,治不治没关系”的错误观点,导致许多儿童的龋齿得不到及早治疗。牙科专家就此说,对乳牙发生蛀牙切不可忽视,因可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根尖周炎症可能会影响到根尖部发育中的恒牙牙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龋病严重时,可致乳牙过早脱落,造成恒牙排列紊乱,不仅影响美观,还为以后的恒牙埋下龋病祸根。

    三是认为“牙痛不算病”,延误最佳治疗补救时机。长期以来,许多人总是要等牙齿烂掉或只剩下黑黑的残根时,才去找医生,寻求弥补的方法。当问及其为何不早点来就诊时,病人往往会脱口而说:“牙痛不算病嘛!”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许多人牙痛得受不了才去找医生医治;牙齿坏得无法保留了才找医生拔掉;拔了牙无法咀嚼时才找医师镶牙。其实,牙痛本身就正是各种牙病的信号,如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本质过敏以及三叉神经痛等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牙痛。其中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癌症、龋病)。

    护牙之风悄然兴起

    市民阿斌一个月前去某医院洗牙,洗后并未发现牙齿变得非常白,只是感觉清爽了不少,牙龈出血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后来,口腔医师告诉他,洁牙不单为了美白,最主要是为了去除牙齿表面的牙斑菌和牙结石。

    如今,洁牙这一较新的牙齿护理方式流行了起来。有关专家说,即便每天刷牙,但刷后的数小时内新菌株又可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如果我们不注意口腔卫生或未采用正确刷牙方法,牙齿表面大量菌斑积聚,特别是牙刷刷不到的部位,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易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等一系列疾病。洁牙目的是较为彻底地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而不只是为了让牙齿更洁白、更好看。

    也许有人发现戴牙套(矫正器)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小慧今年20岁了,年初时她到医院安装了矫正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牙套,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牙齿矫正。能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一直是她的心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她就因自己不整齐的牙齿而感到很自卑。特别是在和别人谈笑时,她常常很刻意地遮住嘴巴,不让牙齿露出来。可那时候,牙齿矫正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要是班上有谁戴了牙套,肯定会被同学嘲笑。直到工作后她才鼓起勇气去做牙齿矫正。也有人认为,小慧已经成年了,没必要去戴牙套。但小慧却认为,牙齿矫正不仅仅是为了让牙齿更整齐更美观,更为重要的是牙齿排列整齐可以减少龋齿的机会。小慧在国外的同学还告诉她,国外的小孩子大多都戴牙套,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丑的。

    在向牙科医师询问时,小慧了解到,自己还不是最“老”的患者。尽管做牙齿矫正的大多以中小学生为主,但像小慧这样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近年来也增加了不少,小部分人已经是40多岁了。大家的护齿观念正在改变,做牙齿矫正已经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
    本报记者钟 玮 通讯员范雁飞

相关链接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爱牙日,惠州市健康教育所和市口腔医院将于9月20日上午9点钟,在数码广场举行户外大型义诊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口腔义诊、牙病咨询、健康指导以及口腔知识有奖问答等。  此外,为配合此次爱牙日的主题,市口腔医院还将专门于9月25日上午举行“准妈妈座谈会”,为准妈妈们提供口腔健康及新生儿口腔护理方面的指导。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