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堵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于我市一些无物业管理老房区来说,年久失修的化粪池堵塞更是一大顽疾。老房区居民楼的化粪池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对此,记者采访了一些老房区的居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市公用事业局排水管理处。
化粪池堵塞,家里大街流粪水,苦了居民
家住桥东的钟先生提起化粪池堵塞问题连声说:“我都被化粪池堵塞搞怕了!”钟先生住的楼房是10多年前单位的房改房,厕所堵塞很多次了。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钟先生只好拨打了贴在楼梯里的通厕公司的电话。但是,疏通了的厕所很快又堵塞了。“每通一次厕所就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钱没有少花且不说,还经常要担心它什么时候又会堵。”钟先生无奈地说。
在市区,像钟先生这样吃过化粪池堵塞苦头的市民不少,特别是在龙丰、桥东、南坛、下角等老城区,化粪池堵塞难处理一直也是居委会及街道办事处的大难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化粪池一堵塞,粪水倒流入房子,房子被弄得又脏又臭,住户十分狼狈。严重时粪水甚至涌出流到公共场所地面,污染周围环境,影响邻里,路过的市民只好捂鼻而过,叫苦连天。
年久失修、使用不当、维护不利
市区桥东、南坛、下角、龙丰等老城区,很多楼房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大部分都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无论是楼房还是其配套设施都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市公用事业局排水管理处的陈主任从日常管理中收集的情况分析认为:“化粪池及管道通常每年应清理一至两次,但很多老房区的化粪池使用了10多年也没有清理过,肯定容易堵塞。”
而对于早期建设的楼房来说,化粪池设计先天不足也容易导致堵塞,如不规范、容量小等,已不能满足当前居民户生活的需求。有的居民对自己的物业维护意识不强,常把菜头、菜渣、塑料袋等等难化解的物体往厕所倒,使本来就不够大的化粪池负担更重,一些池的内壁和盖上积了厚厚的油污,使其容量变得更小。还有的居民为一户之利私建厕所,贪图方便把粪管私自通往共用管道,不仅使地下管网情况更复杂,还污染了水环境,增加了排水管道的负担。
居民不配合,协调工作难
多年来,各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为处理老居民楼化粪池堵塞的问题,作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由于个别居民不配合,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一个化粪池一般是10多户住户共用,但当其淤积堵塞后,除了住在低层的住户着急外,其他住户并不着急。“不少住户因没有受到化粪池堵塞的直接影响而把自己置身事外,常常以一句‘不干我事’打发我们的工作人员。有一次我们把化粪池的清疏通知贴在楼道上一个多月,最后也只有1户人打电话过问。所以,即使有我们牵头,居民不积极配合,协调工作难有结果。”龙丰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还有的老房子由于出租了,很难找到业主,租住户往往又不愿意出钱,筹不到钱,问题的解决只好一拖再拖。”紫西岭居委会的有关负责人说。
也有的业主主动牵头疏通化粪池的,但同样遇上其他住户不支持的尴尬。家住横江二路的叶小姐抱怨:“前段时间我们楼的化粪池堵了,粪水倒流进房里。我找来了有关部门对清疏工程做了预算,大约需要900元,10多户每户只需出资约50元。但最后是我先垫付的900元只收回了500多元。”
亟待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机制
不少办事处和居委会负责人认为,在居民户中筹资疏通化粪池,既是当务之急,但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做法。横江居委会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要把化粪池堵塞问题彻底解决,居民还要提高权利义务意识,通过进一步协商,拿出费用对一些老残化粪池通道进行彻底改造,才便于治本。”
有的市民还认为,物业是居民的物业,居民应拿出主人公的姿态来参与管理,需要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机制,落实定期的清理或紧急处理需用的资金。有关部门人士说,民居中的化粪池问题对城市地下管网有很大的影响,其维护应从建设和启用开始,今后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维护运作应从早期开始,避免问题积重难返。 本报记者黄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