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在市区一些花园绿地目睹有市民随意乱拧市政喷灌用水龙头洗脸喝水,联想到城市一些候车亭遭损坏、公共场所乱写乱涂、路道沙井盖屡遭偷盗等现象,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对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和爱护并非小事,它折射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构成。城建规划、市政道路、绿地花园、地标建筑、文娱场所、市容形象等是硬环境,而市民的文明素质、环保理念、教育水平、文化修养、卫生意识等属软环境。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除包含硬环境因素外,是无法脱离其软环境的,而且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日益发展,软环境标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越突出。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后期就对那些所谓象征文明程度的超高摩天建筑物,采用一套比较严格的限批、限建政策,反而更加重视保护城市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与内涵,走在这些承载浓厚历史文化的城市街道上,没有人会因为这些城市多年来缺少新建的高楼大厦而感觉她的文明程度低。反观我们一些城市,虽然建设进度快,目标定位高,而市民文明素质却没有及时跟上城市硬件的建设步伐,软环境建设露出了“真空”。因此,笔者认为,做好“拾遗补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是今后工作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