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集团化经营成发展“助推器”
 
发表时间:2005-09-14 11:29:17  来源:
 
品牌铸造:校企结合、校际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市场特征,非常适宜“经营学校”教育理念的实践,同时在职教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集团机制更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因此,近年来,组建教育集团成为各职业学校谋求更大发展的突破口。也正是在这时,惠州商校积极进行教育品牌的资源整合,组建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为积极谋求授权办学的改革实践作铺垫。这一改革举措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虽然尚未取得“出生证”,但其品牌效能已得到极大释放。惠州商业学校校长邓庆宁告诉记者:“组建惠州商业学校教育集团是对资源的有机整合,不但可以优化资源,最主要的是创立一种品牌,品牌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如今很多学校都有意加入商校教育集团,利用这一品牌打开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惠州商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运作模式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规范办学、市场运作。办学领域以中等职业教育为核心,延伸至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惠州商业学校创建教育集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03年12月,惠州市今日金属制造厂加盟惠州商校,如今,该企业已成为惠州商校数控加工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产教联盟。2004年1月,惠州商校接管兵工企业子弟学校——惠州卫国学校,将该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实现了零成本扩张、成建制接收。2005年4月,惠州商校以51%控股智能职业学校,其中品牌价值占20%,接管该校才5个月,今年招生量已是去年的5倍!校际合作、股份投资、实行低成本扩张等措施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惠州商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以灵活机制适应市场需求,以集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以先进理念丰富品牌内涵,以办学声誉实现了资本扩张。

组织再造:系部制改革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服务生”

    从2000年开始,惠州商校开始实行中层干部全员聘任制,同时按扁平化原则设计管理架构。“传统的垂直管理机制适宜于学生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而在学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只有实行扁平化管理机制,才能打造出一支动态发展的优秀管理队伍,才能完成繁重复杂的管理任务。”邓庆宁如是说。 

    到2004年时,惠州商校在校生达到了7000多人,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扁平化管理机制又出现了“瓶颈”,如何突破这种“瓶颈”?邓庆宁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也为了进一步发挥扁平化管理机制的功效,惠州商校于2004年提出组织再造,开始实施系部制改革。

    “实行系部制改革使所有的行政部门成了教师的‘服务生’,也使所有教师都成了学生的‘服务生’,这需要观念的巨大转变。首先系部制改革的目标就是‘教导合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把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管理都前置到系部,使各系部都成为教导合一的教学运营中心。实施系部制改革后,教学运行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系部内部,要驱动的还有其他所有的外部支持部门和平行系部。因此,在管理中要主动打破条块分割,打破管理边界,推行跨边界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沟通。系部制的推行使得原有的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为服务支持系统,这要求教学、学生、总务等管理部门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将工作重点转到实施战略规划、业务指导、资源服务等方面来。如此一来,所有老师都成了学生的‘服务生’。”据邓庆宁介绍,通过这种系部制改革,老师之间产生了极强的合作意识,同时,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也获得了空前提高。而不同层级的员工能够在同一平台上组成工作团队,也正是组织再造和扁平化管理的目的所在。

    这类似于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显示出惠州商业学校的勃勃雄心。最近跻身省首批10所现代化示范性中职学校,更加坚定了该校走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路子。“我们不仅要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而且希望有一天能向高等职业教育迈进。”邓庆宁说。  本报记者付海燕 李朝荣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