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江时报》推出了“和谐邻里系列报道”,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读后令人很受教育和启发。
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我们的先人总结出来的一条为人处世之道。笔者的理解是,如果邻里关系处理得好,互相之间亲密融洽的话,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方面,肯定比住在远方的亲人来得经常和及时;好邻居虽不是亲人,但胜过亲人。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很重视邻里关系。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邻里关系是很令人怀念的。当时,虽然大家的居住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正如报道中的胡女士所言,那时大院里的邻里关系很好,即使有些小摩擦也能很快解决。各家的房门都不上锁,大门敞开,大家随时可以进出别人家;一家有困难,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平时,你借我的油,我借你的米,你帮我看管一下小孩,我替你关照一下老人;逢年过节做了好吃的东西,互相送点给邻居品尝分享,等等,这都是很常见的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变,人们从“小平房”、“大杂院”住进了高楼林立的花园小区,加上社会治安情况较以前复杂,人们对隐私权日益重视,使邻里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普遍都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隔壁是何人;互相之间“走路之声相闻,平时从不串门”;更不用说互相帮助、互相关照了。正因为互不了解、缺乏理解,一旦有了摩擦,就会反目成仇,从此不相往来。
邻里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关系。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要做到“安居”,除居家平安之外,邻里也要和谐平安。如果邻里不和,即使不是“后院起火”,而是“大院起火”,也会弄得你心情不快,难以“乐业”。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构建和谐社区;要构建和谐社区,就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因此,增进邻里感情,密切邻里关系,无论对个人、家庭的工作、生活,还是对构建和谐惠州来说,都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
从现实情况看,要搞好邻里关系,各家各户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不乱丢垃圾,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乱停乱放交通工具,空调或浇花的水不要滴在邻里的阳台上,不要在休息时间装修房屋影响他人,等等。诸如此类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弄不好都是造成邻里不和的原因。为此,许多住宅小区都制定了管理规定,这对维护小区的正常生活秩序,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都是很有好处的。我们都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其次,要宽宏大量,互相体谅。说实话,邻里之间,最近的距离只有一墙之隔,天天在一个楼道或大门出入,不可能完全没有一点“干扰”或“摩擦”。像小孩子一起玩耍不小心打起架来,邻居全家人好不容易聚会高兴起来声音大了一些,楼上管道漏水损坏了楼下的墙壁,等等,就要有点宽容之心,互相多体谅一点。只要不是有意为之,就不要过于计较。再小的事,计较起来就会伤害感情,影响团结。
再者,要平时多来往,有事多商量。按传统说法,邻里之间住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要想“近邻”胜过“远亲”,就要珍惜这种“缘分”,要以邻为亲,与邻为善。平时多来往,有事多商量。像报道中说的,邓小姐要装修房子,怕影响邻居生活,特地提前致歉。这就做得很对。其实,为了做好工作,办好事情,素不相识的人我们都要想办法和他打交道,都要热情服务,更何况是我们朝夕相处的邻里呢?(林原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