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发表时间:2006-02-13 09:06:59  来源:
 
    统筹城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基本路径是立足资源要素的激活,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以高度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格局来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城乡的全面统筹发展。

    目前,博罗县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平稳,但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几个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少,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004年,人均GDP、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排全省县域经济首位的增城市分别低9422元、6.92亿元和685元。三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2004年,人均GDP平均水平西南部和东北部相差一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相差近1000元。四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健全。存在着片面强调、追求效益,忽视利益调节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加快培育镇域经济增长极。大力实施产业推动、项目推动、园区推动和品牌推动,着力培育优势产业、企业和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产品,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增长极。加大罗浮山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开发力度,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三是着重培育民营经济增长极。加大民资引进力度,扩大民营经济规模。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以狠抓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突破。一是加快建设支柱产业。加大化工纺织、电子信息、电子原材料、制药、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力度。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循环生产型企业、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企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强化分类指导,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建设力度,加快原材料、成品批发、要素市场等市场建设步伐,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率先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见效快的项目,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探索以杨侨镇的土地优势为依托,在该镇建设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工业园的路子,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推动东北部镇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加快崛起。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四是建立健全分类扶持政策。在加强对西南部镇发展扶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东北部镇的倾斜扶持。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在城镇建设上必须要有新突破。一是突出抓好县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城建设规划,提升规划定位。二是突出抓好中心镇建设。提升中心镇建设发展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是突出抓好各镇中心区建设。加大村中心区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品牌培育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经济作物、养殖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吸引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公司集团充当龙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事业和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等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三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开拓非农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要更加关注民生,一是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继续深入实施八项民心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问题,通过落实税改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完善利益调节、收入分配、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作者单位:博罗县政府)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