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惠州日报》1月14日报道,惠城区小金口镇东江麒麟队将在我市今年的迎春晚会上大显身手。这表明惠州民间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东江麒麟的“复活”决非偶然。早在去年初,小金口镇在普查、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发掘了东江麒麟舞这一民间艺术,并不惜投资10余万元来改革、包装、推广。如今,该镇10个村(居委会)共有麒麟舞队20支,参与群众达1000余人。东江麒麟舞也得到全面的创新,时间从过去冗长的1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多分钟;形式上从过去的一个门派变成多个门派相融。去年9月,该镇的一只东江麒麟还在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上夺得银奖。有了一定名气的东江麒麟舞也得到社会的青睐,目前不断接到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演出邀请,小金口镇已开始策划成立东江麒麟舞协会,把东江麒麟舞发展成特色文化产业。
其实,惠州是一个并不缺乏民间文化的地方,惠东县的军声、龙门县的火狗舞、惠城区的会节等,都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东江麒麟的“复活”让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去粗取精,推陈出新。民间文化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在思想上艺术上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发利用一定要去粗取精,弘扬其优秀成分。第二, 搭台唱戏,普及推广。许多民间文化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流传,难以发展。挖掘抢救、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需要通过宣传文化部门的组织和引导,运用多种有效载体推广民间文化,让其结出更加丰饶的果实。第三,面向市场,促进繁荣。民间文化作为特色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潜力很大,政府要加以引导,把它们培育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文化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