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鸣声
据《惠州日报》11月4日报道,我市首届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日,组委会已收到近万封来信2万多张选票,短信投票近3万条,网站投票15万人次。该报记者还了解到,10月17日刊登“科教之星”和“创业之星”候选人个人简介和选票的《惠州日报》洛阳纸贵,市民们纷纷争购,“或一睹候选人风采,或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评选并要重奖我市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这在我市还是头一次。对于参选者个人来说,如能被评上的话,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不但会获得高等级的精神奖励,而且能获得我市历史上最重的物质奖励。对于各界人士来说,能把我市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评选出来,乃是我市人才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所以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很正常的,不但报名参选者多,而且投票参评者众。又正因为是“首届”评选活动,能否把突出贡献人才———“创业之星”、“科教之星”选准、选好,就显得更为重要。选准了对象,把真正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选出来了,给予重奖,对人们将会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今后引进人才的工作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如果选得不准,该评的没评上,贡献一般的倒评上了,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从报道看,群众参评是热烈的。群众广泛参评是好事,只有群众积极参与,评准、评好突出贡献人才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从我市以往通过报纸评选“十佳青年”、“南粤优秀教师”等活动,以及不久前以手机上发信息多少参评“超女”的经验教训看,虚假选票很难避免。比如,在“争购”有选票的报纸中,有没有大量买报投自己的票或动员他人投自己票的情况?手机发短信和网站投票更方便,如果发动亲友或熟人为自己投票的话,更是可以不露痕迹。鉴于以往有过这种情况,所以提出这一问题,引起应有的重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也许有关部门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早有预料,据活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向该报记者介绍,“投票活动结束后,组委会将联合专业部门,在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验票,对有违公平公正的进行甄别调查”。但愿通过认真的甄别,能去伪存真,将可能出现的虚假选票减少到最低限度,把我市真正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较为准确地评选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