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戴佛珠的藏娃》真可谓怡然自乐。这部故事片,令人在轻松的故事中去体会真实、善良、美好,在这些美好的品德中涤化心灵,陶冶情操。
片中的小卓玛单纯稚嫩,却有一股子的倔劲,在她看来,有人要夺取她的护身符———母亲留给她的佛珠,为此,她和同学打架,跟老师赌气,小卓玛这种做法让她无法与环境融合。小卓玛既担心害怕,又要时时戒备,她不快乐,也不自由,幼小的心灵承受了难以平复的苦闷。在夏云老师的悉心关怀下,卓玛慢慢敞开了心扉,在夏老师前往西藏任教的临行前夕,卓玛把她的那串“会说话的佛珠”戴在了夏老师的脖子上。
一个生活在异乡的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是成人无法体会的,我们理解小卓玛的苦恼,也会寄予同情,尽管如此,还会忍俊不禁,为孩子的天真无邪,为孩子的善良单纯,为孩子的生动有趣,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影片的主旋律,基于对电影的一定了解,我们能够猜得出矛盾是暂时的,在老师的努力下,师生最终达成共识。这样的故事又有什么沉重的呢?
该影片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她们不能理解的人和事,教会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大人的责任,同时要学会理解并宽容他们,让孩子保持的一颗童心,少受外界的干扰与伤害,藏娃故事的开始正是双方的不理解,从而导致了连锁的矛盾反应。孩子在学校与家庭中,会与老师、同学、父母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孩子需要大人从心理上去关心,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体会学生,珍视学生。
类似这样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并不少见,还记得《小小少年》那首歌吗,这首歌是德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歌,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爱唱歌的孩子与外祖父从相互排斥,到彼此珍爱,不能分离的故事,这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时至今日,它还在教育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关注孩子的成长,表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唤起社会对孩子的注意,这样的影片应该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