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把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做成民心工程
 
发表时间:2005-10-26 09:04:19  来源:
 
    近日,我市启动了“8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见本报10月19日A1版),吹响了解决“三农”问题新的战斗号角,迈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步伐。这项工程,关系到全市179万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造福社会,造福万民的事业。可以预见,农村青年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到劳动就业的技能,待他们就业后,他们的家庭收入将增加,这意味着我市城乡协调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组织技能培训,既是“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方略的具体行动。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使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稳步提升。但任务十分艰巨。在我市,一方面,城镇工业人口与农村农业人口比例没有根本改变,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主要依赖种养业谋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劳动部门的统计,全市现有52万富余劳动力。若不能将这一数目庞大的劳动人群有效地转移到城镇工业领域就业,农民增收困难越来越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经过培训并具有合格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这就为农村青年向城镇转移就业创造了机会。因此,省、市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启动了这一具有社会发展战略意义的民心工程。

    组织技能培训,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笔者认为,培训最直接的目标是就业。劳动就业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第一难题,受诸如就业市场需求、就业人员的素质等条件因素制约。要实现就业,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政府公共财政对培训工程建设投入经费、师资、设备器材,充分保障培训工程建设的物资条件。要像陈江镇、沥林镇那样,建立培训基地、安置基地,形成培训、安置、服务的工作机制,把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输送到工商企业上班就业。

    组织技能培训,还需要有一支对党的事业和本职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劳动保障队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把技能培训工程做成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村群众的民心工程,切不可做成失民心的“豆腐渣”工程。组织技能培训,更需要广大农村青年的积极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已在农村青年面前铺设出一条就业的康庄大道,广大农村青年应当更新观念,消除疑虑,下定决心,积极投身于就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中。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