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5日至6月25日,我市122名精神病患者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复退军人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免费治疗。出院几个月后,他们大部分已经过上了比较正常的生活(见本报10月19日B1版)。据统计,我市共有精神病患者1万余人,从构建和谐惠州、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让这1万余名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并使他们重返社会,需要各级政府、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首先,要按照精神病防治康复“社会化、综合性、开放性”的工作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精神病患者防治监控网络,对他们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治疗。要努力为精神病康复者实现就业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其次,全社会应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误解、偏见和歧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精神病患者也是人,也有人格和尊严,误解、偏见和歧视不利于他们的康复,只会使他们更加自卑、痛苦。最后,针对精神病患者上升的趋势,要在社会上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唤起公众对精神卫生的关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卫生意识,增强抵御精神疾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