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纪念仲恺先生 弘扬仲恺精神
 
发表时间:2005-08-22 14:55:37  来源:惠州日报
 
    今天,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惠州人民的前辈乡贤廖仲恺先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全面回顾廖仲恺先生的光辉生平、缅怀廖仲恺先生的卓越功绩,以表达惠州人民对仲恺先生的深切怀念。
 
    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和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0周年系列活动,这是我市会同省有关部门首次举办纪念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大型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通过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廖仲恺先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为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毅坚韧、忠勇奋发、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追求真理、不怕牺牲、以身相殉的崇高品格,进一步挖掘和升华惠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进一步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励惠州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惠州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好地继承仲恺先生遗志,弘扬仲恺精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拓展基础。
 
    一、廖仲恺先生的革命生涯
 
    廖仲恺先生祖籍原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村(即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陈江镇幸福村),1877年出生。那个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着封建压迫和列强侵略的深重苦难,中国的志士仁人正在黑暗中寻找着救国救亡的正确道路。廖仲恺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报效国家,有所作为。他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成为中国同盟会会员,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民主革命生涯。其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反袁护国斗争,以及两次“护法”运动等,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中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民主革命先驱。
 
    廖仲恺先生终身矢志不渝地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献身于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日本跟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后,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从事理论宣传、财政管理工作。“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副部长,致力于反袁斗争。1921年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中山出兵讨伐桂系军阀和北伐。他协助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参与磋商制定和发表了表示联俄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1923年5月任广东省长,10月后被孙中山委派为国民党改组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协助孙中山筹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7月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委员。孙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农民部部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仍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参加领导东征和支持省港大罢工。廖仲恺先生全力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引起国民党右派嫉恨。80年前的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先生在广州被反革命派暗杀,为民主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8岁。
 
    二、廖仲恺先生的卓越功绩
 
    廖仲恺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和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廖仲恺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惠州人民的骄傲。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
 
    (一)廖仲恺先生是黄埔军校的重要创建者之一。筹办一所革命的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廖仲恺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仲恺先生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和创办,在中国现代军事史、革命史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新篇。1923年春,廖仲恺在与苏俄代表越飞会唔时,苏俄援助孙中山创办军官学校即是会议议题之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黄埔军校的筹建被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一大期间,廖仲恺先生先以大本营参议的身份协调军校筹办事宜,后又被孙中山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党代表。他在人才、财力都相当匮乏的艰苦条件下积极开展筹建工作,殚精竭虑,从军校的选址到招生,从经费的筹措到课程的设置,从干部和教官的挑选和机构、制度的建设,无不力求完备,为创建和发展黄埔军校立下了开创性的功绩。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就是廖仲恺先生寄旅费到法国邀请回来的。他亲自为学员授课、做报告,并首创建立了党代表机构系统,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影响深远。在廖仲恺先生的襄理下,黄埔军校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一批批军事、政治人才在这里成长起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黄埔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廖仲恺先生在黄埔军校创立时期的功绩得到国共两党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扬。中国共产党人肯定他“为黄埔立了政治教育的模范,造就了许多革命的青年军人。”中国国民党人称赞他是“黄埔的慈母”。这些历史赞誉,对于廖仲恺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二)廖仲恺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作为孙中山先生忠实得力的助手和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为改组国民党和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辛亥革命的惨痛失败以及此后多次革命的挫折,给了廖仲恺以深刻的教训。他和孙中山从“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的残酷事实中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寻找革命的出路,就必须联合真正的革命力量。1923年10月后,廖仲恺先生受孙中山的委托,开始致力于国民党改组和促进国共合作的伟业,以开辟新的革命斗争的道路。1924年1月2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这是国共合作的一次盛会,出席大会的165名代表中,有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23名。在这次大会上,廖仲恺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击溃了国民党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当有人诬蔑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一种“阴谋”时,廖仲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指出:“只要问加入的人,是否诚意来革命的,此外,即不必多问。此次彼等之加入,是本党一个新生命。”在整个大会过程中,廖仲恺排除各种干扰,极力促成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贯彻。最后,大会通过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现广泛的民主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此,国民党被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忠实地执行孙先生的遗嘱,坚持贯彻三大革命政策,挫败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阴谋,继续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在当时的国民党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廖仲恺先生是民主革命时期难得的公认的理财大家。他长期协助孙中山先生管理财政工作,在不同时期先后担任财政部次长、代理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中国国民党财政主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等职,理财能力深受孙中山信赖并为时人所公认。在军阀割地为牢、财政尚未统一,经费相当困窘的艰苦环境条件下,克服种种掣肘,在各种政治经济力量间巧与周旋募划,为民主革命筹措了大量资金,保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壮大。1919和1920年间他多次奉孙中山之命赶赴福建漳州,帮助援闽粤军的建设和解决财政困难,推动粤军回师广东,驱赶桂系军阀。在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期间,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资支持孙中山出兵讨伐桂系军阀和北伐。在财源枯竭、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廖仲恺呕心沥血,艰难筹措,甚至多次拿自己的家中物品去典押。充分发挥他的理财才干苦撑财政,殊为难能可贵。通过大力动员海外华侨捐款,发行军事内国公债,截收盐税增加收入,同时采取“裁减军队,操节经费”、地税换契法、整顿省银行维持纸币价格、发布整顿财政令、开办矿山工厂等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多次有效缓解了财政拮据的危局,勉力维护了革命政府和草创时期的黄埔军校等事业的正常运转。
 
    (四)廖仲恺先生是中国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以“渊实”等笔名在《民报》发表译文《进步与贫乏》、《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是最早介绍和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人之一。在艰难曲折的民主革命斗争中,他一直在探索着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称赞社会主义革命是“震慑全球”的“空前之举”,“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他赞扬社会主义“人人有平等之机会,社会无偏枯之病”。他赞扬和支持“五四”学生运动,并为“五四”运动后青年学生“倾向社会主义”而深感鼓舞,并乐观地预言“中国将来之光,就在这一点”,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身上和社会主义道路上。他甚至表示了希望中国“建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愿望。这标志着廖仲恺政治思想由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重大转折、发展。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右派的暗杀终止了他进一步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前进步伐。
 
    (五)廖仲恺先生是中国最早倡导民权的主要代表。廖仲恺先生提出的“全民政治”的理念,堪称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发端。他服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并在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为传播“三民主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对民生、民权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奉孙中山之命与朱执信等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作为宣传民主革命理论的阵地,以“激扬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芽”。作为主要编辑者和撰稿人发表《三大民权》、《全民政治论译序》等文章。在他看来,民权的主体,当然是人民,人民的权力不是靠恩赐,“总要靠自己自觉,自己要求,自己奋斗”,因此主张“具体的民权”,这是他能够大力支持工农运动的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了宣传“民权主义”的学说,廖仲恺先生翻译了美国政治学家威尔科克斯的《全民政治论》一书,宣传和阐发民权主义思想。他敏锐地指出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病,人民只有选举权,没有立法权,民权成了“昙花水月”,所谓“三权分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他总结辛亥革命后中国长期处于军阀割据和相互火并的混乱局面的历史教训,创建“全民政治”名词,主张人民应享有创制权、表决权、罢官权,倡导“直接民权”,认为这种直接民权是“政治上之防腐剂”。他在对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进行阐述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强国富民的经济建设理论,有许多新的见解。廖仲恺先生“全民政治”的思想对宣传和发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促进民主革命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廖仲恺先生具有无私无畏、坚忍不拔、沉着刚毅的坚强品格和革命斗志。廖仲恺先生始终把为民主革命的成功顽强奋斗作为自己执著的人生追求,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当时艰苦的历史条件下,他忍辱负重,四处奔波,周旋于各种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之间,筹措革命资金,维持革命大局,调节国民党内部各派别的矛盾。即使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一再遭受挫折乃至失败的形势下,他也从不心灰意冷,总是不屈不挠,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挫折愈加激起他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正确道路。他因追随孙中山被军阀陈炯明秘密囚禁后,在囹圄中写下了决心慷慨赴难的《诀别诗》:“躯壳本是臭皮囊,百岁会当委沟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充满了绝不屈服于军阀死亡威胁的浩然正气。在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他沉着果敢,坚决主张镇压了广州商团叛乱,参加领导东征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支持省港大罢工,保卫了国民革命政权。在孙中山逝世后他因坚定地执行“三大政策”而一再受到死亡威胁时,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持真理,毫不退缩,终于以身殉国。
 
   (七)廖仲恺先生是中国近代政府官员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形象的典范。廖仲恺先生是广东革命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党、政、军身兼要职,先后五次担任军政府的主要财政官员。他长期担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财政重任,全权负责为革命筹款理财的重要工作,被时人称誉为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钱荷包”。廖仲恺先生善于理财,更严于理财,绝不苟取。他在理财过程中,规定了严格的财经纪律,精细严密,一丝不苟。他多年全权负责管理党的财务,每次卸任移交、结算的时候,“没有一笔不清楚的帐目,没有一条无本人签字的收条和支款”。他常常说:“为官不能爱钱,爱钱则民穷,民穷则国弱”。廖仲恺先生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死后家无余财,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三、继承和发扬廖仲恺先生精神的时代价值
 
    廖仲恺先生逝世已经八十周年了,但仲恺先生的伟大精神越发彰显出其时代价值。
 
    可以告慰仲恺先生的是,八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已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早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包括台湾在内的完全实现中国统一的大业正在推进。解放五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廖仲恺先生当年探索和憧憬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激发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现实。中国社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发言权。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得到空前增强,民族精神得到空前激扬。
 
    可以告慰仲恺先生的是,经过家乡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先生家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惠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乡繁荣,政通人和,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惠州的经济实力和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居于全省地级市前列。惠州已经成为在国内乃至亚洲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正在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仲恺家乡人民正在为加快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而努力奋斗!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百倍珍惜廖仲恺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把纪念仲恺先生、弘扬仲恺精神转化为建设惠州、发展惠州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纪念仲恺先生,弘扬仲恺精神,要统一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振奋民族精神的共同意志上来。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最重要最深厚的感情,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纪念仲恺先生、弘扬仲恺精神,就是要从廖仲恺先生等革命先辈的伟大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大力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统一意志,凝聚人心,进一步增强全体人民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纪念仲恺先生,弘扬仲恺精神,要落实到努力把先生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的实践中。当前,惠州正处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动工建设,惠州将迎来一个实现新跨越的黄金机遇期。紧紧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和这个黄金机遇期,不断增强推进惠州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对廖仲恺先生最好的纪念。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动惠州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惠州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满足惠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惠州经济社会新的跨越。
 
    (三)纪念仲恺先生,弘扬仲恺精神,要转换成增强惠州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的宝贵文化资源和文化生产力。惠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热土上,不仅诞生和养育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辈,留下了孙中山、周恩来、徐向前等前辈的革命足迹,也留下了葛洪、苏东坡等文化名人的历史遗迹。这是惠州进行现代化建设重要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借这次纪念活动的契机,重视研究和整理廖仲恺先生等前辈乡贤留下的精神遗产,加快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惠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和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要通过文化大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惠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建设繁荣惠州、文明惠州、法治惠州、和谐惠州和安康惠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在廖仲恺先生家乡———惠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早日把惠州建设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柳锦州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