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廖梦醒病中题写校名
 
发表时间:2005-08-19 10:43:16  来源:
 
    仲恺中学位于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惠城区陈江镇,学校大门上“仲恺中学”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廖仲恺先生的女儿廖梦醒亲笔题写的。日前,记者就当年仲恺中学筹建事宜和廖梦醒为仲恺中学题写校名情况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品谋。刘品谋当时任惠阳县县长,1985年3月成立“仲恺中学筹建小组”时,他担任组长。同时接受记者采访的还有当时的惠阳县副县长黄学永,惠阳县教育局副局长刘炽武,现任市政协常委、当时的陈江镇委书记谭木兴以及仲恺中学首任校长范运全。
 
 
 
    惠阳县成立一个小组到北京请廖梦醒题写校名

    据刘品谋、黄学永、刘炽武、谭木兴等介绍,1984年7月,为纪念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丰功伟绩,弘扬仲恺精神,当时的陈江区委、区公所(后改为陈江镇)向惠阳县政府呈送了陈江中学改名为仲恺中学的报告。在惠阳县四套班子联席会议上,县委书记黄旭光、县长刘品谋等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赞成陈江中学改名为仲恺中学。会议决定着手办好两件事:一是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呈送将陈江中学改名为仲恺中学的请示;二是由当时的副县长黄学永带领一个小组去北京向仲恺先生嫡孙、当时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的廖晖汇报学校更名事宜,并争取廖仲恺女儿廖梦醒为仲恺中学题写校名。

    回忆当年的情景,刘炽武说:“我们到北京后,先去找廖晖,跟他讲打算用他祖父的名字为家乡的中学命名。廖晖对陈江中学更名为仲恺中学一事表示赞成。然后我们去找廖梦醒。当时80多岁的廖梦醒生病坐在轮椅上。我们讲明来意后,她马上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同意为仲恺中学题写校名。9月份,县里就收到了廖梦醒寄来的为仲恺中学题的校名,总共写了好几张,由于是在病中所写,有的字从笔划上可以看出写的时候手有点颤抖。当时县里从中挑了一张,就是现在仲恺中学校门上的4个字。”

    同年11月23日,省政府行文批复,同意陈江中学改名为仲恺中学。

    仲恺中学的建设得到广大香港同胞及惠阳干群的支持,首期工程筹集资金225万元

    1985年3月,惠州成立了“仲恺中学筹建小组”,由刘品谋担任组长。为筹集建校资金,刘品谋于1984年底找到回惠阳寻根的香港新界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先生,提出请他支持筹建仲恺中学一事,刘皇发欣然答应。1985年7月,应刘皇发先生邀请,以刘品谋为团长,当时的副县长、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幼荣为副团长的“筹建仲恺中学募捐工作团”前往香港与刘皇发等乡亲商议创建仲恺中学事宜,会议决定成立“筹建仲恺中学委员会”,并一致推举刘皇发先生担任筹建委员会名誉主席并作为募捐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同年12月,刘品谋第三次为建校事宜前往香港,会晤了刘皇发先生和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刘皇发先生表示捐赠港币50万元,杨钊先生表示捐赠港币2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香港同胞林森标捐资5万元建校门,徐石榕、黄仁声等也积极为仲恺中学的建设捐款奔走;家乡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也踊跃捐资,仅一年多时间就为仲恺中学第一期工程筹集了225万元。

    1987年4月,仲恺中学第一期工程落成。
 
    本版文/ 本报记者李 文 巴 山 通讯员陈国和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