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爱国主义是仲恺精神主要内涵
 
发表时间:2005-08-22 09:45:23  来源:
 
    廖仲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精神,弘扬他的精神。

    仲恺精神是为祖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而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廖仲恺看到了“革命的新曙光”。他和孙中山一起,决定同共产党和衷共济、以谋国家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旗帜鲜明地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他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升华,懂得了救国必须首先反帝的道理。他认为近代中国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根除政治上的障碍,即根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和“军阀的压迫”。他指出“帝国主义者”破坏了我国国民经济之建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而封建军阀为“国内的反动势力,他们是日本和西方列强的当然盟友,是一傀儡”,他们之所以残酷剥削、压迫人民,就在于有“列强帝国主义者在后拉线”。因此,近代中国国穷民困,“帝国资本主义之侵略实为万恶之源。”鉴于这种认识,廖仲恺公开提出反帝国乃是中国首要任务。1924年,在国民党召开的“一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废除租界和治外法权等不平等条约问题。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廖仲恺以黄埔军校党代表的身份,联合蒋介石等发表了抗议英帝国主义暴行的通电,指出“帝国主义不去,吾民族无生望,不平等条约不能废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永不能打倒”,表示“生为帝国主义之死敌人,死为抗帝国主义而死。”为了将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到底,他提出“必须与帝国主义战”、“必先与国内军阀战”、“必先唤起全国国民,共图国民革命!”

    仲恺精神是为祖国统一大业而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廖仲恺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可说是竭尽全力。无论是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还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准备北伐之中,他都不愧为孙中山最忠诚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成为国民党左派中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家。

    廖仲恺是国民党改组联共的坚强支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情况下,要反帝国,就必须联合共产党。这就是时代的潮流,廖仲恺顺应历史之潮流。他认为,国民党自建立以来的10多年中,“多在失败地位,皆由根本不稳固,其因实由于组织尚未严密,今日必须改组,根本整顿,本党方有起色。”他从实践认定共产党是“新血液”,并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苏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翟秋白等接触、会谈,共同探讨国民党改组问题。在改组国民党、联合共产党的整个过程中。廖仲恺担任了主要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忠实执行宣言,与国民党右派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廖仲恺在讨论国民党宣言时,先后两次发言,阐述了大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宣言的重要性。同时,廖仲恺是贯彻执行国共合作的模范。在他所主持的各项工作中,胸怀坦荡,无私无畏,他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好朋友。国民党“一大”前后,他更是与共产党心心相通,肝胆相照,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

    仲恺精神是为祖国美好前景献身的精神

    廖仲恺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他同朱执信等积极为《民报》撰稿,宣传社会主义,其中廖仲恺发表了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各流派的译作。他在《消费合作社概论》一文写道:“俄国革命以后,私有废除,生产分配之事,掌诸国家机关与人民合作社。空前之举,震动全球,前途光明,必能出人群黑暗。”可见,他对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制度表示向往。

    廖仲恺在各《〈各派社会主义与中国〉序》中,精辟地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穷途末路,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他又论述了社会主义的许多优越性。这就明显看出廖仲恺支持和倾向社会主义。

    我们查阅有关资料,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孙中山、廖仲恺从最早探索社会主义的先行者,到“以俄为师”,向往中国实行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也就是他献身于伟大事业所追求的伟大理想。他们虽然还没有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考国家命运的武器,但他积极探索的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已经比较接近,这是非常难得的。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
 
管一管这样停车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