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花瓣上的露珠》之前,我已得知作者陈梦然是个在校大学生。翻阅之下,接触到的是一些淳朴而优美的文字,并没有当代青年笔下的华丽、浮躁或狂妄、叛逆,这不由令我对她刮目相看。
当今社会崇尚个性张扬,我们看惯了年轻人的偏激和颓废。而在《花瓣上的露珠》里,我欣喜地看到,陈梦然这个花季女孩在绚烂中不失清纯。她笔触涉及颇广,视野开阔,然而笔下并不繁杂,呈现出清新健康的一面。
面对太多的诱惑,要作出正确的取舍,以免迷失而继续前行,需要足够的清醒和定力。而这清醒和定力,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非自己修为不可。陈梦然之所以能摒除当代一些青年的浮躁而显从容淡定,我想与她接受的影响有关,这可以从她经常提及史铁生、周国平和张承志等人这一事实得到印证。她在这些深沉、坚强的文学前辈身上学到了勇于直面人生和社会,善于思考与探索。在《另类解读维纳斯》中,她对一向公认的缺憾美之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我要说的是,人们真的是欣赏缺憾美吗?”“我认为这座雕像,即使没有失去双臂,它的美及它所代表的人们关于美的的想念,一样可以令人们折服……自从它被人们发现,它是什么样子,就是自然的样子,就是美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命令它完美或缺憾,一句话,顺其自然是最美的。”对待权威和公论,既能肯定其合理的成分,又能深入思辨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点在青年一代尤其难能可贵。
“任何人,只要对这个世界有敏感的触觉,就未必会真正看破尘缘,淡然于世。”(《淡泊乃人生至味》)陈梦然作为二十来岁的青年,当然更不可能真正看破尘缘。当代有些青年,要么偏激要么颓废要么哈韩要么哈日,而少有追求淡泊的。陈梦然小小年纪就能悟到“淡泊乃人生至味”,也许是因为她博览群书并从中汲取了人生智慧与生活智慧。“人生智慧让人们在融入社会时不会忘记自己是谁,而生活智慧让人们在记得自己是谁的同时充分而自如地融入世界。”(《人生与生活的智慧》)
社会是个大染缸,而生活则是个大熔炉。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受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制约。好在陈梦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我知道人一旦长大了,就回不去了。一个人的骨骼长大了就不可能缩回到婴儿时的娇小,同样的,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被外物和世俗所侵犯,就形成了一个飞跃,无论这飞跃是在一张洁白的纸上轻轻地画了一个黑点,还是把一块白布染成黑色,都意味着质的变化。”(《向往单纯的人间》)
《花瓣上的露珠》的出版,带给陈梦然成功的快感和赞美,但不容讳言,也必然会带来其它的东西。在此,我衷心祝福陈梦然能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忘却世俗,摆脱繁杂,跃出庸俗,抛开人世烦恼;学会快乐,向往单纯,抓住幸福,获得一身清闲。”是的,难得是清纯,愿陈梦然保有这清纯之美。陈梦然的《花瓣上的露珠》,让我们欣赏到了晶莹之美,但这只是陈梦然人生的春之页,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精彩。 (李 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