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等的邀请北上,抵京后即患重病。陈炯明认为孙中山病重,群龙无首,这是颠覆广州革命政府的大好机会,陈炯明宣布自任救粤军总司令,策划进攻广州。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广州革命政府发表了《东征宣言》,决定出师东征。“东征联军”由滇军负责左路,桂军负责中路,粤军负责右路(攻打淡水、平山、海丰、陆丰及潮汕)。参加东征右路军的粤军有第二师(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等。黄埔军校教导团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统率。
滇军和桂军虽表示同意东征,但却迟迟不出动,保留实力。右路军于1925年2月1日出发,5日攻下东莞,10日占领平湖深圳,15日攻克淡水城后,继续东进,经大小数十次战斗,于3月17日攻占潮汕,24日攻占梅县,随后追歼逃敌,3月31日肃清了潮梅全境之敌。其中的几次主要战斗有淡水攻城战、多祝袭击战、棉湖歼灭战等。
第一次东征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早已心怀异志,他们趁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和革命军忙于讨陈的机会,于6月初公开发动武装叛乱,占据广州。东征军急速回师,于6月中旬平定叛乱。9月,陈炯明旧部死灰复燃,卷土重向广州进攻。
广州革命政权9月间迅速处理好内部问题,统一了广东军权政权,在中国共产党及群众的促进和帮助下,决定再次东征,肃清陈炯明叛军。
东征军共计约33000多人,分为三个纵队,于10月上旬陆续出发。10月14日,东征军攻下了据称自宋以来从未失守过的惠州城;10月17日至26日,东征军攻占海陆丰、紫金、老隆;10月27日至11月12日,东征军攻占潮梅及追歼残敌。第二次东征取得了彻底胜利,陈炯明叛军被击溃,非降即散。 (孙晓说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