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洋会议决定开辟罗浮山抗日根据地
土洋村—— 一个位于大鹏半岛的小村庄,1944年8月,这里突然热闹起来。中共广东省临委及东江军政委员会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即“土洋会议”。会议作出一项重要决定:东江纵队在巩固和发展惠东宝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首先集中主力向北挺进,创建东江、北江间的抗日根据地。
东江纵队为何要向北发展呢?时任东江纵队司令员的曾生在接受党史部门工作人员采访时曾说,罗浮山位于东江之北,横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边境,是广州和粤东南沿海地带通往内地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入侵华南后,长期在此驻扎重兵,外围据点亦为伪军长期把守。我们在此开辟抗日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北可挺进粤赣湘边境,南可控制粤东南沿海。
据曾生回忆,从1944年秋天开始,东纵开始全面实施建立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行动。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行动,全面打开了局面,东江南北两岸解放区连成一片,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5月,广东省临委及东江军政委员会以及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机关等先后进入罗浮山根据地。
在冲虚观门前古木参天的树林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1945年7月6日广东党组织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罗浮山会议,即广东省临委扩大干部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分组讨论则在观内进行。
时任东江纵队司令部警卫营营长的陈石甫是会议的见证者之一。他回忆说,历时17天的会议开得很民主,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尹林平、曾生、王作尧、杨康华等30多人参加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广东省临委及东江军政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共广东区委员会。自此以后,广东地区的党组织、抗日民主政权和军事工作都在她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会议还作出了另一项重要决定:派出主力部队迅速北上,打开粤北局面,与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配合,开辟五岭根据地。
挺进粤北,迎接南下支队,创建粤赣湘边根据地
为了发展华南根据地,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创建新的解放区,中共中央决定组成南下支队,分批南下,开辟五岭根据地。1944年11月9日,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由三五九旅主力4000人组成,通称“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
1945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要求东江纵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在粤北、赣南、湘南的五岭山区,建立湘粤赣边根据地,迎接八路军南下部队。”
接到中共中央军委这一指示之后,广东区党委于7月31日作出了“迅速北进,创立根据地”的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组成的粤北指挥部率领的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军政干校的两个中队、鲁迅艺术宣传队、民运工作队共1200多人,于8月15日从博罗横河出发,经龙门、新丰进入英德、翁源向粤北挺进,于8月26日到达始兴县清化地区的隘子与风度大队会合。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经过长途艰苦跋涉,冲破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堵截,也于8月26日抵达南雄的北乡。
刘建华是这一行动的亲历者,他回忆说,8月28日部队到达风度当天,我受王作尧、杨康华的委派,与风度大队的一名队员乔装成赶圩人,前往南雄县百顺地区打探南下支队的消息。经向附近的赶圩人打听,都说:“昨日圩上来了好多北方来的红军,今日向北开走了。”我马上将这一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
“太令人遗憾了!当时南下支队与东纵北上部队仅相距20多公里,但由于找不到中共地方组织和东江纵队接应人员,也不明东江纵队北上接应部队的方位,双方始终未能接上头,真是失之交臂!”回忆起这段历史,刘建华仍感到十分惋惜。经请示中央批准,南下支队放弃了原定战略目标,北返执行新的战略任务。
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人员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岭根据地的战略部署,虽然主要由于形势突然变化而未能实现,但东江纵队的北上部队在粤赣湘边境站稳了脚跟,完成战略展开,开始了创建粤赣湘边根据地的斗争。
在对日最后作战中,东纵解放大小村镇无数,使路东、路西、惠东、海丰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8月,大势已去的日军不甘失败,仍在垂死挣扎。根据中共中央和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曾生、尹林平、王作尧、杨康华于8月11日向东江纵队各部队发布紧急命令,要求“各部队长应立即坚决执行此项命令,动员全体军民,开往附近敌占据点,解除日伪武装……千钧一刻,不得稍有疏忽。”8月14日,广东区党委发出《对目前时局的紧急指示》,要求向敌伪进行全面反攻。8月19日,广东区党委召开会议,对接受敌伪投降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东江纵队各支队、大队立即进行紧急动员,集结主力、全线出击,向东江两岸,广九铁路、广汕公路两侧和沿海的敌伪据点推进,逼迫日军投降,歼灭拒不投降的敌人。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抗日自卫队、常备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向东莞地区的莞太公路、莞樟公路、宝太公路、宝深公路沿线的日伪军据点发起进攻,全歼伪军一个连,揭开了路西解放区军民受降斗争的序幕。在随后的战斗中,东江纵队各部分别解放了宝安、始兴县城和深圳、沙头角、厚街、白花、稔山、平海等圩镇及惠东宝、港九及海丰的广大农村,使广九铁路路东、路西及惠东、海丰解放区连成一片。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在向日伪军进攻中,共歼灭伪军1个营、3个连和1个排,日军1个小队;伪军1个营、7个连,日军171人被迫投降;收缴各类武器一大批。
延安的《解放日报》以《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功绩》为题,报道了东江纵队迫使日伪军投降的消息。文中指出:“日本投降后,东江纵队以全力向粤汉线敌伪出击,迫使敌伪投降,先后攻克宝安县城及无数大小村镇,解放了成千上万同胞。”“它的功绩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对于同盟国打败日本法西斯军队的战争,显然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本报记者孙晓说 实习生黄剑峰 通讯员何焕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