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区一些饭店使用由市某餐具消毒公司集中清洗消毒的“放心餐具”,并向消费者收取1.5元的餐具使用费,但消费者、店家有不同看法。日前,记者对此进行采访。
市民:担心“放心餐具”消毒不到位
记者在江北某饭店看到,平时摆在餐桌上的碗筷、杯碟等都用塑料膜包装好。服务员说,这是他们饭店新引进的“放心餐具”。如果消费者需要,可以拆开包装使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使用“放心餐具”的饭店并不多,市民对“放心餐具”的态度并不热情。住在市区南坛的林先生说,他和朋友经常在市区江北某大酒店聚餐,饭店工作人员都向他们推荐使用放心餐具,但每次都被他拒绝。“这些餐具看上去包装很好,但不知道是否消毒,或者消毒是否到位?还不如看服务员直接从消毒柜中拿碗筷来使用更为放心。” 与林先生有相同看法的陈女士说:“我也从来不用放心餐具。”而市民许先生则说,放心餐具这一想法非常好,但消毒过程对消费者来说并不直观,很难取得消费者信任。
店家:“放心餐具”省事,但消费者不愿多花钱
在一些消费者对“放心餐具”感到闹心的同时,店家对“放心餐具”的态度也不一。 省略清洗餐具的麻烦是一些饭店推荐顾客使用“放心餐具”的重要理由。湘菜馆的一位领班对记者说,该饭店开始推荐顾客使用“放心餐具”后,服务员的工作减轻了不少。以往,晚上再晚打烊他们都要清洗消毒碗筷。如今,他们只要将顾客使用的餐具收拾起来,等待清洗公司装走即可。另一位饭店老板也说,他的饭店引进“放心餐具”以后,节省了不少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经营成本。 然而,“放心餐具”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每人每次收取1.5元的“放心餐具”使用费,不仅让消费者不满,有的店家对“放心餐具”的推广也不看好。一位没用“放心餐具”的餐馆老板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说,要求客人每人额外在餐具上花费1.5元,很多人很不情愿,这可能在无形中流失客源。一位小餐馆的老板则说:“我这儿客人吃饭都花不了10元,多1.5元碗筷费,客人当然不情愿。”还有一家餐馆的老板直接说:“那个消毒我们还不放心呢,我们不用。”
消毒公司:“放心餐具”按卫生要求消毒
对此,记者来到位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的某餐具消毒公司。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带上口罩和手套,对已经消毒完毕的“放心餐具”进行包装。 该公司总经理谢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生产的“放心餐具”在生产和储运各个环节都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的。“放心餐具”由专车从饭店运回公司后,经过热水高压喷淋洗涤(不加洗涤剂)、380℃红外线消毒杀菌等严格有序的工序后,再使用食品塑料膜包装保洁、包装入箱,最后将产品运送进饭店。 卫生部门:支持“放心餐具”推广,并会加强监督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卫生监督所。该所一位工作人员说,“放心餐具”集中消毒值得提倡。餐具集中消毒的方式加强了一些中小型餐馆、大排档餐具的消毒,为一些饭店节省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经营成本。但是,餐具集中消毒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难以确保消毒餐具的质量和数量,保质保量供应给餐馆。这位工作人员还说,餐具消毒是必须的,但是消毒的方式不能够强制,只要餐馆对餐具进行消毒就行。由于“放心餐具”的生产属于商业行为,卫生部门不会强制餐馆使用,但会加强监督。
本报记者王开尧
市区一些餐馆推出“放心餐具”,叫人放心又闹心。餐具经过除渣、清洗、高温消毒等,卫生情况让人放心。但消费者使用“放心餐具”要额外支付1.5元,又让人闹心。如果多支付1.5元,既能使消费者用上放心餐具,又能节省劳力,达到节约经营成本的目的,那么这1.5元不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由饭店承担又有何不可呢? 笔者认为,饭店推出“放心餐具”是件大好事,但提供放心的碗筷是每一个饭店最起码的责任,餐具消毒费理应由饭店负担。否则,本应属于餐饮业主必须履行的责任,将会变成盈利的又一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