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商:
粮油价格跟着厂家涨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个大市场,看到一些粮油店里的面粉、食用油都涨价了。“以前这种比较好的面粉卖5元/公斤,现在卖6元/公斤。没办法,拿货比较贵,我们也只好跟着涨价了。”市区桥西市场一位卖粮油产品的摊主告诉记者。
惠阳区东风粮油商场负责人说,从11月中旬以来,5升装食用油的价格从以前的42元涨到50元,而面粉价格涨幅不大,平均每公斤涨了1元多。价格涨了,销量是否有影响?该负责人说,目前来看,市民购买粮油没有受到很大影响,销售量与以前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
市区横江二路一家粮油店一位姓温的店主告诉记者,5升装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已由原来的每罐41.5元涨至现在的48.5元,5升装花旗牌食用调和油从原来的每罐60元涨至现在的65元,3.5公斤河源米粉已从原来的每箱13元调整为14元。
随后,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场发现,粮油专卖区并没有出现集中购买的情形。面粉的价格平均在5元/公斤。一家商场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市民购买面粉的量不是很大,商场面粉的价格一直都没有变。
小食店:
为留住客人,食品售价不敢随意涨
市区桥西市场附近一家面食店的邱老板告诉记者,以前一袋25公斤装的面粉是58元,现在涨到了66元一袋,只好赶紧进了一大批货。但是为了留住顾客,虽然面粉价格在涨,但各种面食还是不敢随意提价。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有邱老板这样想法的饮食店主人数不少。他们表示,现在竞争很大,如果价格稍微有变动,顾客就会减少。为了稳住顾客,他们还是选择薄利多销,维持食品原来的价钱。“先撑撑吧。”桥东一家专卖灌汤包的饮食店老板无奈地说。
市 民:
涨幅不大,没太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表示粮油涨价对家庭生活开支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完全能够理解。市民徐小姐告诉记者,由于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即使涨价了也得买。目前涨价不算厉害,对生活开支影响并不大。
“家里吃大米多一些,面粉用量不大,有时一袋面粉可以吃好几个月甚至半年,所以面粉涨价没什么影响。”市民黄阿婆说。
市物价局:
粮油价格上涨是正常的市场调节现象
市物价局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从惯例来看,粮油上涨有一定的季节性,目前的粮油价格有所上涨属于正常现象。近两年来,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粮食价格处于低位容易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合理的粮食价格上调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当前粮油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粮油价格小幅上涨后将趋于稳定。
本报记者叶莉子
相关链接
自今年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北京市米价、面价、菜价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和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黑龙江、辽宁、吉林3省产的大米每500克平均上涨6分钱左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列举了国内粮油上涨主要因素:一是由于2005年粮油价格位于低谷,价格偏低,此次上涨应该是价值的回归;二是临近年关,国内需求增加;三是农民惜售,农民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收购价格,往往采取观望态度;四是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的波动难免会影响国内商品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