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柏塘镇平安新村特困生潘小凤7年前获得我市“春蕾计划”的赞助,使她读完了小学至初中的课程。但是当她考上高中以后,年老力衰的奶奶再也难以支持她上学了。在潘小凤濒临辍学之际,博罗恒丰集团董事长叶树基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帮助潘小凤继续高中学业。叶树基还表示如果潘小凤考上大学,他会继续支持她读完大学(见本报3月12日B2版)。
1989年,惠州日报社和教育部门联手,推出了“一帮一爱心助学”行动,帮助全市180多名贫困儿童圆了入学梦;2003年,市妇联等单位开展“春蕾行动”计划,扶助了许多贫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团市委实施的“希望工程”和市工商联开展的“光彩事业”,也都为解决贫困学生读书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许多类似的计划、行动都是有阶段性的,如“春蕾计划”已经结束了;而且许多活动也旨在帮助孩子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进入高中、大学阶段就不能再享受类似的捐助。这些情况说明,爱心助学的接力棒需要大家共同接下去。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农村孩子读书难的问题已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疾病、车祸、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每个地方都存在少数贫困家庭,他们的孩子不仅没钱读书,甚至连基本生活费也成问题。而且一部分贫困家庭生活条件好转了,又会有新的贫困家庭出现。因此,爱心助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我市涌现了一大批像叶树基、刘观送、陈桥顿那样奉献爱心、热心支持贫困儿童读书的企业家,也有一批像TCL集团、富绅集团、大隆集团那样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企业,他们成为我市爱心接力赛跑的主力军。市委、市政府应该大力表彰他们爱心助学的美德,传媒也要大力弘扬爱心助学的新风尚,使爱心助学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无论是政府公务员还是工商个体户,无论是古稀老人还是青壮年,无论是老板还是农民工,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员,大家都应该接过爱心助学的接力棒,尽自己的能力在这场接力赛跑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更多的贫困儿童就能圆高中梦、大学梦,成为栋梁之材。
敦瑛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