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别让重阳节悄悄“溜走”
 
发表时间:2006-11-08 11:24:07  来源:惠州日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想从网上查找一些今年农历重阳节的新闻,结果有些失望:相关的新闻很少。在一些门户网站的主页能看到的,也只有寥寥几条新闻。翻看报纸,关于重阳节的新闻也有几条,但大多是应景之作,堪称“新闻”的不多。这并非纯粹是一种个人感受。和身边一些人提起重阳,他们的口气有些疑惑:“啊,今天是重阳节啊?”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眼下,无论重阳节还是端午、中秋等其他传统节日,节的味儿确实淡了,即便是春节也不例外,前几年不就有人惊呼要“拯救年味儿”吗?或许,这不完全是杞人忧天。其实,关于捍卫传统节日的话题已经说得够多了。现在看来,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是,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来体现对传统节日的坚守?说白了,现在我们该怎么过节?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脱口秀节目,也是说重阳的。一方说:“重阳节要登高,城市哪里有山啊?”另一方说:“那有什么难的,你家不是住28楼吗?九月初九,就不用乘电梯了呗!”这固然是戏说,但也反映出现代都市人对传统节日的一种理解,或者说传统节日遭遇的窘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前的很多过年过节的方式,现在可能不太合时宜了。不过,一些积极的、带有中华文化特质的过节方式日渐消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现在过节,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快递鲜花等方式表达问候,但是,那种其乐融融、又难以言表的亲情感受,不是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子邮件所能承载的。

    节日的形式固然重要,但节日中蕴藏着的中华文化的基因更不能忽略。比如重阳节,未必非得“登高”或“买糕”,但是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必须知道重阳节是敬老的节日,必须懂得“孝”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的分量。再比如中秋、元宵等,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阖家团圆、充满亲情的生活状态的崇尚和追求。而从根本上说,所有这些节日,无不蕴涵着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传统节日,正是这样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