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大火中严重烧伤的博罗10岁女孩林文容,手术后恢复良好。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人照料,林文容的姐姐、妹妹也分别在7年之内因意外导致残疾和伤害(见本报11月20日A2版)。
据了解,我国有将近1.2亿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打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像林文容这样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烦恼不可小视。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一些省份已经迈出了破题求解的步伐,江苏如皋地区成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安徽省安庆市启动了2005年“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将建设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孩子在学习之余,也能得到生活上的温暖。黑龙江省出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免书本费,对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每年为70万农村贫困学生家长节约支出近2亿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成尚荣呼吁,“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忘了抚养孩子的天职,要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哪怕多打个电话、多写封信、多一次探望,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大有裨益。
有关专家指出,为破解“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应当实行民工“市民待遇”,让民工子女在城市里就地入学,扶持专门对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社会办学。农村也可借鉴城镇的做法,对高龄的“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建设社会养老场所,打工的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老人。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乡依然有钱可赚,这样就把“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