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硬来”是客家话里的一个较常用的词,其他地方有无这个说法不得而知。客家人说“格硬来”其实就是“硬来”,即硬要做某项事情的意思,其行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不顾”。
一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本来,凡事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喜欢“格硬来”的人则相反,他们是不管客观情况的。特别是“官大真理多”、“财大气粗”、“胆大妄为”之人,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比如,去年初,针对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建设超标准的大广场、宽马路等问题,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自2004年2月起,一律停止城市宽马路、大广场建设。但山东枣庄市的领导竟对此置若罔闻,2004年10月,将原有4车道一级公路扩建为一条长19.5公里、宽达百米、占地千余亩的双向12车道的超宽光明大道。无法征用耕地,就通过租地的方式扩建宽马路。由于脱离实际,这条靠租用土地建成的十分壮观的大道,通车率极低,经常看不到一辆汽车通行。
二是不顾群众反对或他人意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做工作应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把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的标准。“格硬来”的人根本不把群众意见放在眼里,群众意见再大,也要按他的意志办。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在办事情、用干部等问题上,就是一个“格硬来”的家伙。他任阜阳市委书记时,经常把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找来,当场口授干部任职名单,并安排作为组织部的意见提交书记办公会。对于有不同意见或考察中明显不合格的干部,王怀忠仍强行安排。如1998年7月,王怀忠不顾他人反对意见,强行将口碑极差的蒙城县委书记王保民、阜阳市公安局局长付洪杰作为副市长人选上报省委组织部。两人在选举中落选后,王怀忠仍不罢休,又安排第二次选举,终使二人成为阜阳市副市长。
三是不顾法律和政策规定。做事“格硬来”的人,常常连法律和政策规定也不顾。现在许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之所以落不到实处,重大事故不断,集体上访事件不少,就与某些人“格硬来”有关。今年8月7日,广东梅州市大兴煤矿和永丰煤矿发生严重透水的事件就是矿主违法违规、“格硬来”造成的。正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事故通报指出的,大兴矿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开采;7月14日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省政府决定煤矿停产整顿,但该矿没有执行,属违法违规开采;该矿年生产规模为3万吨,上半年采煤5万吨,严重超能力超强度开采,事故前井下作业人员多达127人,属严重违规违章;事故后不报案,矿主和主要责任人逃匿,属违法行为。
做事情“格硬来”的人,因为违反客观情况,违反群众意愿,违反政策法规,没有不碰壁、不出事、不失败的。王怀忠之流当初“格硬来”时也是够“硬”够“牛”的,到头来又怎么样?因此,奉劝那些“权重、钱多、胆大”的人,遇事还是要三思而行,万万不可“格硬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