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归根到底是追求人的和谐。而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于组织人。在我们国家,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社科联以及其他社团、中介组织,还有村委会、居委会等各类基层组织,肩负着执行政策、联系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职责,它们既是改革和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又是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企业的重要力量。同时,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单位基层组织健全、有战斗力、有凝聚力,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那个地方和单位就能够得到发展,大家和睦相处。相反,如果组织不健全,尤其是党组织软弱涣散,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得安宁。可以这样说,基层组织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方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应该在为期三年的固本强基工程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继续深入地抓好以党的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有必要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
总体思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社科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自治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功能,发挥各类组织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动构建和谐惠州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主要措施和目标要求:在各类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和制定的目标要求推进工作的同时,由市委统一安排开展系列活动,以此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大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
努力实现如下目标:确保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街道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办公用房和工作人员待遇得到较好解决;农村、国企、非公、机关党建有新发展。工会基层组织得到进一步壮大,到2006年底有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100%建立工会组织。共青团基层组织健康发展。妇联组织在基层得到巩固和健全。科协基层组织从乡镇拓展到企业。侨联组织覆盖全市有关乡镇。社科联组织在县(区)有专门机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推动和谐惠州建设的作用更加明显。
为了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使整个活动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要有一个协调机构去指导。要组织一支队伍去抓落实,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