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差距有所拉大的情况,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经济落后问题没有解决,不仅会拖我国经济发展的后腿,还会影响到全局性经济的发展。因此,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对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我认为主要要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建设
建设一个能够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重任的镇党委、村党支部班子,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要改变识人用人观念,拓宽识人用人渠道,要选拔有理想、有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业务水平高、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担任镇、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结合我市实际,从市、县(区)直机关选派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同时每年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到镇、村任职,优化干部结构。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我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的不断壮大,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因此各级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的保护。
(二)从政策上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制定出台更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从政策上向农业倾斜,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继续加大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力度。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大镇、村和农村学校撤并力度,大力削减行政机构和人员,从而减轻行政成本和降低农村管理成本,减轻农村、农民的负担。同时,坚决杜绝不合理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四)从服务上提高水平。一是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大金融信贷的扶持服务力度,着力帮助农民解决发展农业的资金。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各种中介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及资金筹措、信息互通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农资供应市场的管理,打击伪劣农资商品,防止坑农现象发生。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城市和出口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引导、扶持多样化的农业种植加工流通型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城乡各类有实力的工商企业参与农业开发,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
(二)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各地应因地制宜地积极实施园区发展和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重视引导和扶持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引进和发展好当地的农村加工制造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抓紧编制农村城镇化规划。推进城乡区划调整,有计划地实施“并镇”、“并村”和“镇改街”、“村改居”,调整城镇布局,建设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必将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只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趋缓的问题。 (林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