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我市将构建中高级协调的职教体系(惠州“两会”特别报道)
 
发表时间:2007-01-13 09:59:21  来源:
 
    教育与职业,是现代人进入社会必经的两个门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内要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惠州,与此同时,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这就需要大批产业工人及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的支撑力量。在这方面,惠州有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作为培养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惠州职业教育界有没有做好准备?为此,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现状

    每年2万学生选读职校职校学位呈超饱和状态

    作为一座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城市,惠州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惠州在校学生总人数达到了81万人,2003年到现在增长了1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5万名在校学生。

    据了解,我市共有34所中等职业学校,但优质中职教育学校只有10所左右。2006年,全市职业学校招生突破2万人,在校生达5万人,比2003年的2.5万人翻了一番。

    经过5年来的快速发展,惠州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位已呈超饱和状态。如惠州商业学校在校的中职生为5850人,加上其他类型的学生总人数超过8000人,但是校本部仅能容纳2500人。惠州工业科技学校是我市的工科职业学校,按相关规定,该校校园面积要达到100亩以上,但目前只有48亩。该校只能在校外租用校舍,以满足学生入学需求。

    有关人士指出,我市职业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硬件配套严重不足的现状,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
 
代表委员声音

邓庆宁代表

    惠州须建设职业教育“硅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内实现GDP翻一番,就必须要以大批的产业工人和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发展的支撑。我认为,要按照市教育局提出的职业教育“二次创业”目标,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跨部门、跨行业,由政、产、学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二要加强中职学校的资源配置和增加财政投入。搞好中职学校硬件建设,特别是要在校园扩展资源上考虑建立职业教育园区,预留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从而适度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改变分散办学局面,实现资源共享。我市职业教育已成为享誉全省的“惠州模式”,我们更要乘势而上,打造职业教育的高地,建设惠州职业教育的“硅谷”。三要吸纳优秀人才,提升师资水平。要为中职学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出台相应的政策使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津贴待遇得到提高,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水平看齐。

吴贵斌委员

    中职学校应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为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我觉得全市的中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投建一个大规模的实训基地,把即将毕业的学生都放到这个基地进行就业前培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报记者孙晓说 郑国瑞
 
 
职能部门回应
 
市教育局局长范中杰

    大力推动职教“二次创业”

    惠州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型,产业结构正在升级,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我市将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做文章,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二次创业”,全力办好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将推出“职教园区新建计划”、“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工学互动计划”、“千名双师培育计划”和“职教下乡计划”等五大计划,并重点抓好现代化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目前,市政府已启动惠州卫生学校新校区建设,规划土地400亩,投入资金1.1亿元,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将达8000人。

    据悉,在未来5年,我市职业教育方面还将增加800个教师编制,由财政统发工资,同时决定将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的30%都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本报记者谢超平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