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曲调抒情奔放、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传统的原生态客家山歌中有很多非常优美动听、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华,但是要传承和发展,内容和形式仍需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与时代同步发展,这才是不断增强文化生命力,提高文化品位与格调的途径。
传统客家山歌中,许多内容是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所以,在中、老年人中容易传唱和产生共鸣。而当代年青人,对传统的客家山歌却不甚了解和不易接受。随着新时期社会形态、社会风情、思想观念的更新,艺术的表现形式越发多样,所以我们也可以在保留吸收原腔山歌的风貌、韵味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易为群众所接受和欣赏的音乐,让青年人了解客家文化,喜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才能后继有人。西部歌王王洛宾就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搜集、整理、创作的西部民歌在神州大地广泛流传,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客家山歌曲调抒情优美,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客家方言歌词毕竟有其地方性和特定群体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客家山歌的广泛传播。在当今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情况下,采用原腔民歌发展客家话、普通话合唱曲,不但保留了原腔优美的特点,同时曲式结构简练,很容易让人接受,易唱又有新的意境。优秀的客家山歌我们甚至可以尝试采用普通话演唱,经典化旋律可进一步得到传播,就如正流行的《吉祥三宝》,普通话版也受欢迎。另外,通过名家演唱,MTV录制等形式也是有效推动客家山歌传播和发展的途径。
本报记者 朱如丹 王照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