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用和谐文化提升人们精神境界
 
发表时间:2006-12-18 15:10:28  来源:
 
    □黄子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做好文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理解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努力提高认识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实践上的创造性。

    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建设和谐文化必然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文化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生活观念、和谐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并直接反映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特点。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和而不同”之上追求超越“不同”的“大同”,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者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又有各自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规律。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和谐文化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继承古今中外关于和谐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谐文化所倡导的这种和谐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党委的重要日程,当作大事来抓,经常关注,周密部署,精心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当前,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增强干部群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作者单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