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惠州新闻网首页 -> 新闻 -> 观察言论
 
“啃老”不利于年轻一代成长
 
发表时间:2006-11-01 09:33:35  来源:
 
    曾几何时,“啃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形成规模日益庞大的“啃老族”。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20至30岁的成年人中,约有65%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改革开放后,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我国刚刚形成各方面的竞争机制和具有现代内涵的人生观、幸福观,但“啃老”思想的滋生却如同腐蚀剂影响着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由此产生的结果,不但是个人奋斗精神的丧失与缺乏自主人格,而且可能导致年轻一代好逸恶劳、贪图奢华,成为道德上的“贫血儿”。
 
    家庭和谐必须建立在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子女成年后对父母如果提出某些经济上的要求,这种要求既需限定在父母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得由双方的感情融洽程度所决定,也就是说,得看父母的意愿如何、经济实力。一旦学业或劳动技能培训结束后,子女就必须在经济上自立,无论是平时家庭开销还是买房买车,都应该学会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满足,而不是靠“啃老”。在许多家庭,“啃”一时一事或许还行,但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纠纷,甚至矛盾丛生,影响家庭和睦。 
 
    “啃老”绝非单纯的个人或家庭问题,其现象的普遍化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民族振兴大业。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很低。当下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是“未富先老”。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其时总人口的16%左右;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已经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再加上日益庞大的“啃老”一族,就有可能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阻碍。
 
    造成“啃老”现象普遍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而解决的途径在教育,有几种观念必须破除:一是“父母挣钱都是为子女”,二是“父母辛苦是应该的,只要孩子开心”,三是“子女不能考个好大学或找到好工作,父母就没面子”。这些观念本属传统,但在当下却呈愈演愈烈之势。正是受这些观念的支配,日常生活中下述现象比比皆是:子女尚在读小学、中学,家长为他们买这买那,甚至房子、小车都有了;读书期间本应子女自己处理的一切杂务都由家长代劳;到了大学新生报到时,到处都是父母、爷爷奶奶肩扛手提的身影;为了供养子女读个好大学或出国留学,不惜倾家荡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家里再有钱,也提倡子女通过打工或贷款读大学,甚至也有向父母借钱读书的;子女成人后,不但鼓励经济独立而且要求生活自理。其实这正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过程。
 
    总之,“啃老”现象已经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现代化构成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我们理应将批评“啃老”、反对“啃老”作为当前进行“八荣八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防止这种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韦定广
 
不合格奶粉仍在销售
惠州新闻网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752-2831813、2831859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文华一路惠州日报社电讯技术部 网站设计: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