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这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当前党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适应当前农村新情况新形势,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善谋经济,提升发展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来抓党建,农村基层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党员和干部是农村发展经济的主体,要针对一些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致富技术等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培训教育,使广大村干部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实现从以行政命令为主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为主的领导方式转变,从只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农业、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方向转变。引导广大农村党员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选准发展路子,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把发展经济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分类指导,立足治本,增强“造血功能”,建立依靠农村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机制。
二是关注民生,营造亲和力。关注困难群体的实际需要,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和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一保五难”等问题是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的集中反映。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改善,不仅影响党群、政群、干群的关系,更影响党组织在农村的亲和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在群众中亲和力很强的“村两委”班子,以团结务实、公心热心、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的作风理念,主动谋划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依赖。要结合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办法,加强梳理排查,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作者单位:惠阳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