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惠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许多机遇大部分都被我们抓住,许多改革和探索尝试从这里发端,体现了相当的敏捷感悟能力。当然,惠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这种特有的敏捷感悟能力,首先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开放城市的许多政策的先机之利,但是,惠州人表现出来的异常的敏捷感悟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地域群体现象。这与深藏于经济现象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主动迁徙的群落是勇于挑战、生存力和竞争力极强的优秀的群落,人类历史发展似乎反复证实了这一点。作为惠州客家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使自己的地位由“客”变“主”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群体融合沟通能力和自组织、自适应能力,并传承下来,作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从全国各地来到惠州的“新客家人”,占到三分之一,又为这个优秀的迁徙的群落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对于信息、科技尤其是对机遇的特别敏感性,这就是为什么惠州十多年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显得特别敏捷的原因所在。例如,当年在惠州改革初期实施“党政干部‘下海’办实业、打基础”措施,先后办起了一批TCL、德赛、麦科特、华阳等实业,确实培养了一批企业家,办起了一批实业,摸索了一些工业兴市的经验,为经济的发展腾飞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果没有对于市场和经济走势的相当敏感性,不可能如此执着地追求石化数码电子产业发展。
抓住了机遇,只是取得了发展的先机,然而,发展是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而深化之程度又取决于理性成熟之程度。正是在这一点上,影响了惠州经济发展的档次和水平,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奇特现象。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虽然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发展方面,在自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方面,在数码化的程度方面,在软件产品市场开发方面,我们如果不能具有强有力的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我们将难以保持现有的市场地位。一句话,在机遇面前不要仅仅“始于感悟之捷”,还要“成于理性之功”。
一个区域群体的理性素质之高低,是由其文化素质、知识素质、智慧品格、知性能力、技术能力、观念习俗等共同组成的。因此,我市经济发展要建立在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的基础上,尤其是理性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