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促进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应该总结过去,创新工作,进一步掀起创建工作新热潮,力争2008年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创新工作,首先应是更新观念,树立重创建过程而不单看奖牌的观念,树立重抓好落实而不追求形式的观念,树立为民谋利而不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观念,树立软硬结合抓创建而不单抓硬件建设的观念,始终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和得到创建文明城市所带来的实惠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创新工作,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层面。我市几年来的创建工作表明,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才能有效地避免短期行为和顾此失彼,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创新工作,就必须突出抓好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为指导思想的系列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突出“绿色生态惠州”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创新工作,就必须突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工作才会顺利,事业才能成功,才能有效推动创建活动和城市建设;并且,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工作,就必须突出鲜明的城市个性、特色,慎防城市雷同化倾向。在竞争社会,特色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惠州有西湖,有罗浮山,有海湾,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的条件和文化底蕴去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创建目标。
创新工作,就必须把握好“四个程度”。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财政资金的投入程度、单位与部门的配合协同程度、全体市民的参与程度。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投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探索市场运作路子;要城乡联动,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互动,把创建活动向县(区)、乡镇、农村延伸;要在群众“最盼”上下功夫,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创建活动得到全面、深入、健康的发展。
有了这些工作创新,我们坚信,不远的将来,一座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和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更加美好、更有现代人文气息的新惠州,将光彩夺目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