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惠城区及市直属工矿企业食堂卫生整治力度,到12月底,126家500人以上的集体食堂已完成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审,其中113家集体食堂经过综合整治后从最初的“D”级(不合格)上升到“C”(一般)级或“B”级(良好),有10家从最初的“C”级跃升到“A”级(优秀),企业食堂的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配置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了企业食堂集体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些企业员工增加,但员工就餐环境未改善
近日,记者与市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惠城区某电子加工企业,当时是下午5时左右,记者一行在该企业食堂看到,几个师傅正在厨房里忙着炒菜做饭。这是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旧房子,间隔成两部分,外面60多平方米供员工排队打饭,中间用回形铁杆拦着。地上是一层厚厚的污垢,里边是简易的厨房;用阴暗、肮脏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地上是一层黑色的油污,走在上面要加倍小心,随时有滑倒的危险;一些胡椒粉、酱油、食盐等胡乱堆放在瓷砖架上,几大盆刚煮好的熟菜随意摆放在锈迹斑斑的铁架上,整个厨房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没多久,下班的员工就陆陆续续拿着饭盘来打饭,狭小的食堂随即变得拥挤不堪。
该企业后勤部一位姓张的负责人有点难为情地说,这间食堂是8年前工厂刚投产时建造的,当时只有几十人在这里就餐。几年来,企业发展很快,目前这个食堂要供应几百名员工的饭食。市卫生监督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诫他,这样糟糕的食堂环境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员工健康没保障,企业的生产自然受到影响,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得不偿失。那位姓张的负责人说,他们也知道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早些年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办法对食堂加以改造,现在已做好计划,准备在2006年3月份前动工改造。
市卫生监督所负责企业集体食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惠城区及市直属工矿企业有集体食堂1800多家。前些年,一些中小型企业只顾埋头搞生产,对员工的食堂建设没有顾及,部分食堂甚至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也没有健康证明,有的甚至把食堂设在茅房和家禽养殖场旁边,卫生状况相当差,造成员工集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经过一年来的专项整治后,类似环境如此之差的食堂已经大为改观。
100多家企业共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食堂
记者一行随后驱车来到市区江北云山一企业的食堂,此时正是吃晚饭的时间,只见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食堂几乎座无虚席,员工们正在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30多排桌椅均用不锈钢做成,地板光洁,灯火通明,厨房也整洁干净,洗碗池、洗菜池、食品储存间和加工区各自分开,井然有序。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正在用餐的员工。一位姓张的员工说以前食堂卫生很差,他们都跑到外面小店去吃饭,现在食堂环境改变了很多,他们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吃了。该企业一位姓李的后勤部负责人介绍说,他们2005年7月份共投入了80多万元对旧食堂进行彻底改造,目前已达到“B”级标准。
据了解,市卫生部门从2005年4月份开始,抽调了60多名监督员分批分组对全市家企业食堂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发出食品卫生监督意见书1500多份,要求凡是食堂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企业必须承诺整改,绝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都能认识到食堂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共签定“整改承诺书”980多份,有不少条件许可的企业很快就斥资改造食堂,到2005年底,有100多家企业共投入改造资金达1000多万元,126家就餐人数500人以上的企业食堂已基本上改造完成,并通过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审,其中有10家食堂达到了“A”标准。通过综合整治后,我市不少企业的食堂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全年发生在惠城区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只有2宗,比往年大为减少。
文/ 本报记者何万明 通讯员刘劲芳 余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