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重温“两个务必”。“两个务必”的要求,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状况、担负的使命而提出的战略性的党建任务,它对于我们党和党内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永葆政治本色、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重温历史,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务必”与“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联系
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尊重历史规律,善于汲取历史经验。中国的历史验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揭示了“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至理,印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两个务必”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两个务必”深深教育了几代共产党人,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使党的事业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着国内外许多严峻挑战。少数党员干部发生消极腐败现象,是与“永葆政治本色”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对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可以说,“永葆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两个务必”和“永葆政治本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们反映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一贯性,反映了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没有“两个务必”,就不可能做到“永葆政治本色”,做不到“永葆政治本色”,也就谈不上坚持“两个务必”。
二、面对现实,我们要清醒看到坚持“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在新的形势下,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对艰苦奋斗产生了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有的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有的认为艰苦奋斗是“小事”,有的认为艰苦奋斗“吃亏”等等。这都是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开始,也是腐败产生的前奏。当今社会,腐败现象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权钱交易,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有的领导干部成为某些逐利者的进攻对象。少数领导干部工作几十年,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和成绩,但由于一念之差,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就是抵不住诱惑,跳不出迷局,做不到“两个务必”,没有“永葆政治本色”所致。由此可见,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做到“永葆政治本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对照“两个务必”和“永葆政治本色”,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警钟长鸣,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
三、放眼未来,我们要按照“两个务必”和“永葆政治本色”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两个务必”和“永葆政治本色”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模范行动,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用“两个务必”和“永葆政治本色”鞭策自己,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要集中心思搞建设、谋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集中心思谋事、想事、干事,大力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一件件实事上,像郑培民同志那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三是要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共产党人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面对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要时时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想到从政的宗旨,想到党的纪律,事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头脑。领导干部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影响,大的方面要把握,小的方面也要谨慎。同时,还要管住亲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严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拉关系、走“曲线”,并杜绝他们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和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