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对青少年充满关爱,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
营造和谐氛围,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关注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共同营造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每一个单位和组织,要主动积极地为针对青少年教育的活动提供方便,通过各方联动,全体参与,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社会处处的关爱,从而培养起爱社会、爱祖国的情感,并时刻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美好明天发奋图强。
建立和谐机制,在部门之间有效的分工合作中推进青少年发展事业。青少年事务管理机构要努力充当起青少年成长的合格呵护人。宣传文化部门可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多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艺术精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可充分利用“五老”资源优势,通过灵活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教育。团组织和少工委要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活力、健康的青少年成长氛围。教育部门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先学做人,再学知识的取向。同时,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本着促进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通力合作。 (作者单位:龙门县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