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惠州初步形成了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进处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传媒业的体制改革
在我市文化产业核心层中,以党报和电视台等为主的传媒业,应该说居于地方文化产业的主控地位,也是地方文化产业的经营大户。在坚持党管新闻舆论的原则下,最大限度地推进传媒行业的体制改革。在推进传媒业的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真正把传媒业的发展当作经济问题来考虑,将可以市场化的行业或项目如信息传输、印刷、发行、广告、工程技术等运用真正的市场模式进行经营,实现内容与手段的分离。
深入挖掘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业
与产业核心层的项目相比,文化旅游的产业机制更加灵活,融资渠道和方式呈多元化,文化资源的配置市场化程度较高。我市正着手打造百里旅游长廊,应深层次地挖掘文化资源。旅游与文化融合,与艺术联姻是吸引游客、扩大影响、突出资源特色的最佳途径,而没有文化的旅游不过是枯燥疲惫之旅。我们可在西湖、罗浮山、汤泉、南昆山、环大亚湾海域等旅游景点注入更多的文化因子,运用发掘、借鉴、移值、创编等方式,赋湖光山色以文化特色,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提高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
惠州是广东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之一。我们要依托技术力量,打造“惠州制造”文化精品。随着文化产业分类的明确界定和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我们对信息产业的关注,应更多地从纯技术的单一视角,逐步定格于技术加文化这一多维视角。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力。把科学技术创新目光转移汇集到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来,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
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娱乐休闲业和艺术服务业
随着我市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休闲的消费总量逐步增加,服务水准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市需求结构变化为物质产品效用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大幅攀升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导经营企业发展规模大、档次高、综合性强的娱乐场所。在市内可组织一两家举行将通俗与高雅融为一体、介于剧场和歌厅形式之间的“后剧场表演”。此外,还可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设立量贩式KTV,以自助消费文化超市的形式突破夜总会模式为主导的娱乐市场格局。 (作者单位:市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