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非公经济组织中许多党组织建立起来了,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须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必须在思想观念、工作环境、管理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
把非公领域党建工作当作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把加强非公领域党建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转过弯来,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上来定位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能不能从根本上端正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成败的关键。
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通过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形成各方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宣传和探讨,对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二是要建立党建协调机制。它涉及的部门众多,要切实转变这些部门“党建工作与己无关”的观念,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建立以党委组织部门牵头主管,各有关职能部门参与协管的工作机制。三是要延伸党的“工作手臂”。主动依托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员工群体活动中去,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地制宜建立管理体制
非公经济组织存在员工流动性大、工作时间紧凑、员工对业主的经济依附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一是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我市为例,目前全市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党员已经超过1万人,非公经济党组织也达到了1000多个。对此,各级党委要自上而下设立一个职能机构,专门负责非公经济党组织的管理。二是实行分类管理。非公经济组织按性质不同大体可分为非公有制企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大类,在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它们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还应按照“就近、好管、管好”的原则进行分类管理,对一些行业性较强的经济组织,如民办学校党组织可委托教育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可委托司法部门党组织管理,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可委托市场主管部门管理等等。三是转变管理方式。
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当前,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目前大部分的非公经济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业主的支持,不一定能保障经费的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利用党的执政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确保工作经费:一是财政列支。各级政府要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要根据当地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状况下拨一定的经费。二是税费减免。对建立了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可从它们每年应缴税费中减免一定部分,由上级主管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部门集中管理。三是党费返还。把每年非公经济党组织上缴的党费,由上级党组织统收后全额返还非公经济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 吴献民 (作者单位: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