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请了保姆。然而,随着彼此接触交流的加深,雇主与保姆间关于身份、观念与具体工作的冲突却越来越多,一种“新型家庭矛盾”也渐渐凸现。有的雇主说:保姆做事偷懒;家里钱财丢失,请了保姆就像花钱买罪受。保姆也一肚子委屈:雇主苛刻、小气,一点点不满意就又骂又要扣工钱,我们怎么受得了啊。
常言道“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保姆和雇主之间该如何相处才能其乐融融呢?
保姆:把雇主当亲人,自然会赢得雇主信任
“对待雇主家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和雇主的关系自然很好了。”在市区长寿路一家保姆市场里,李阿姨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今年38岁的李阿姨是河源人,家住在惠州的她当保姆已经8年了,可算得上经验丰富了。李阿姨告诉记者,她在一个家庭当保姆的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4年,经她照顾的老人连她自己都数不清了,每次她都和雇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李阿姨说,当保姆首先就要把雇主照顾好,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没有雇主不喜欢的。前些年,李阿姨到一雇主家照顾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患病,不能说话,吃饭只能躺着吃。开始接触这位老人时,李阿姨不禁担心:老人不能说话,我怎么和她沟通?但是,老人的女儿陈女士常常询问李阿姨住得习不习惯、辛不辛苦、要不要买些什么东西等等。雇主的关心让李阿姨感动了,她对自己说,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磕磕碰碰一个月,李阿姨终于习惯了和老人通过比划手势、写字来沟通。每天帮老人按摩、陪她看电视、喂她吃饭、陪她上街散步、聊天,老人爱听京剧,李阿姨就放碟给她听,耐心地照顾着老人。有一次,老人很喜欢李阿姨身上穿的毛衣,李阿姨马上就答应给她织一件。于是,李阿姨花了5天的功夫就织好了一件毛衣送给老人,老人穿着新毛衣开心得合不拢嘴,天天穿着它舍不得脱下。
李阿姨细心的照顾赢得了老人和其家人的喜爱,他们对李阿姨也像对待家人一样。雇主吃什么,李阿姨也吃什么,他们还常常带李阿姨到酒店喝茶、吃饭。陈女士还经常买新衣服给李阿姨,一些自己穿过一两次的高档时装,也送了给李阿姨。老人知道李阿姨的儿子还没有工作,又叮嘱女儿为他在城里找工作。面对雇主的关爱,李阿姨照顾老人更加认真,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是报答他们最好的方法。
后来,老人病了要住院,她常常拉着李阿姨的手不肯让李阿姨离开半步,还多次嘱咐女儿要记得帮李阿姨的儿子找工作。老人去世后,李阿姨亲自帮老人擦身、换衣服。李阿姨说:“老人去世,只要雇主要求我都会帮老人擦身子、穿衣服。有的雇主不敢进房门,但是我不怕。相处了这么久了,老人就像我的亲妈妈一样,她走了,我还真不习惯。”老人刚走的那几个月,李阿姨的心感到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有时做梦还梦见老人。现在,李阿姨还常常翻出和他们的合影来看。
李阿姨离开了陈女士家后几个月,陈女士为李阿姨的儿子在市区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陈女士对李阿姨说:“以后等我的孙子出生了,你来帮我带孙子。等我退休后就咱们俩一块带,逛逛商场好歹也有个伴啊!”李阿姨告诉记者,现在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会去老雇主家看望他们。陈女士还特意配了一部手机给李阿姨,现在两人常常煲电话粥聊天,还常常约去逛街,就像一对姐妹一样。
雇主:原谅保姆的一些小“毛病”,保姆才能尽心尽力
家有保姆,即使相处融洽,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记者也听过不少雇主抱怨:粗心的保姆总是在做饭时把厨房弄得湿淋淋的,盆子、碟子一大堆,看起来怪不舒服的;晾衣服时保姆没有把手洗干净;保姆做事重手重脚的,把熟睡的孩子都吵醒了……
对此,家住江北的余女士有她的看法:平时自家人都有不少磕磕碰碰的小矛盾,而请保姆就意味着一个外人走进了自己的家庭,保姆的生活习惯和自家人很不同,要说没有一点点小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多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所以,请保姆就要把她当作一家人看待,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不要太较真。多一分包容,就少一些矛盾。
余女士又向记者说起她与保姆的相处之道。余女士家的保姆王阿姨做事很认真利索,家里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买菜、煮饭,大家相处很融洽。王阿姨刚结婚1年多,她的丈夫也在惠州工作,晚上偶尔会来约她出去走走。余女士的朋友都劝她不要纵容保姆,不行就扣她工钱。余女士有点矛盾了:当面指责她怕破坏了这种融洽关系,不指出来又怕把保姆越养越懒。但是,余女士又想想,其实家里也没太多的事,如果闲暇时让王阿姨出去放松一下又有什么问题呢?于是,余女士不仅没有阻止王阿姨出去逛,反而把每月的假期从一天增加到两天,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回家看看。后来,余女士发现,王阿姨不仅没有越来越懒,反而工作越来越认真。
雇主的包容是保姆和雇主相处融洽的关键,保姆的理解也是主雇关系不可缺的“润滑剂”。阿梅在一位雇主家当保姆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雇主家有两个老人,阿梅的工作主要是照顾邓奶奶。邓奶奶已经70多岁了,平时对阿梅很好,但就是偶尔爱耍小脾气。邓奶奶是个醋坛子,耍起脾气来硬说阿梅和她老公陈伯“有一腿”。有一次雇主一家出去喝茶,下车时阿梅帮忙扶了一把陈伯,或是吃饭时阿梅夹菜给陈伯都会惹来邓奶奶不高兴。有好几次,阿梅都被邓奶奶的醋意给“熏”哭了。但是,阿梅心里很清楚邓奶奶年纪大了爱耍小孩脾气,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哄。所以,根本没必要跟她斤斤计较,否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伤了老人的心。于是她对邓奶奶说:“我已经有老公了,不会看上你老公的。况且如果我不扶他,万一他摔倒了,你后悔还来不及呢!”邓奶奶听了阿梅的话,想想也是,很快就又开心了。
信任:双方不要心存芥蒂才能和谐相处,真正成为一家人
家里请了保姆,安全问题是雇主最关心的。请了好的保姆,老人、孩子、家务事照顾得头头是道;不好的保姆可能偷家里的钱财不说,虐待婴儿的报道看了也足以让人心寒。于是,请了保姆,雇主们心里难免都有疑虑。有了猜疑,保姆与雇主的关系难免很难融洽。在采访中,不少保姆和雇主对记者说:融洽相处,信任太重要了。
小文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说起和保姆的相处之道,小文显得有点含蓄。她对记者说:“其实,要相处好很简单,大家要互相信任。”前几年小文怀孕时,家里已经请了一个16岁的年轻保姆负责家务事。小文清楚知道将来小孩出生后自己没办法放弃工作在家里做全职妈妈,小文不想父母太累,小保姆又太年轻,而且负责家务工作已经够繁重的了,所以,儿子出生6个月的时候,小文又请了一个保姆琼姨专门照顾宝宝。琼姨照顾小孩经验还挺丰富的。所以,小文把宝宝一日饮食起居,都交给了保姆。小文告诉记者,对于宝宝的照顾,都以琼姨的意见为主,毕竟琼姨一天到晚在带宝宝,宝宝的饮食习惯她更了解。现在,宝宝3岁多了,已经上幼儿园了。有时,宝宝不听话、耍脾气,只看电视不吃饭,琼姨会轻轻打他、骂他,但是小文和父母都没有像有些家长一样对保姆不满,反而放手让琼姨教宝宝。小文对记者说:“很多家长不能容忍保姆骂小孩。但是,小孩子不能太宠,保姆一些不过分的小骂、小打其实都是为孩子好。你放手让保姆照顾宝宝,保姆就会觉得你信任她,她也会从为宝宝好的角度来教育他,不必担心过多。”
宝宝上幼儿园后,小文的小保姆提出要去打工,于是,小文加了一些工钱给琼姨,让琼姨兼顾一下家务。平时宝宝上幼儿园不用照顾,琼姨就可以买菜、煮饭、打扫卫生。小文一般都会把买菜的钱交给琼姨,让琼姨安排。琼姨毕竟和大家生活在一起久了,知道大家的口味,也会看人多少来做饭菜,这让小文省了不少心。有时父母回老家小住,小文就会把钱放在一个箱子里,琼姨也从不会从中“打斧头”,反而每次剩下的钱都会放回箱子里。小文说:“我想是因为彼此的信任才让大家生活得更舒心吧。” 本报记者黄若冰 通讯员陈建清 黄伟光采写、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