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山:发挥中心镇优势,打造滨海工业商贸名镇
翻开地图,我们不难发现稔山镇地理位置的重要:它地处稔平半岛西北部,扼守交通要冲,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深厦铁路穿镇而过,又有亚婆角这个国家一类口岸。这些现实和潜在的优势足以奠定它在稔平半岛开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心镇。
在镇委书记张育辉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是稔平半岛地图,一幅是建设中的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地图。谈起稔山的现实优势和发展潜力,张育辉如数家珍。他说,稔山作为稔平半岛的门户,其发展目标是打造“滨海工业商贸名镇”。作为稔平半岛两个中心镇之一,稔山镇将加快规划建设进度,扩大圩镇中心区的面积,由原规划11.4平方公里扩大为20平方公里。依托未来港口、铁路客货站、高速公路等,稔山将有望形成区域物流中心。
在港口建设方面,去年底,亚婆角码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原则上获得国务院批准,力争今明两年内通过规划和招标、招商等方式把亚婆角码头和口岸建设好,争取一类口岸早日验收启用。
铁涌:建设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工业发展快速起步
从国道324线向南拐入稔平半岛腹地,经过一段宽阔平坦的景观大道,两旁挺立的椰树颇有一番亚热带海滨风情。没走多远,景观大道就收窄成了县道。此处为分叉路口,一边朝向巽寮,一边通往铁涌。我们选择了后者。
稔平半岛多山地丘陵,公路与山地之间夹着一块块稻田。当时正是秋收冬种时节,大部分稻田已收割完毕,金黄色的草垛静静地在风中伫立着;在一些田地里,一垄一垄地已冒出绿苗,这就是铁涌有名的马铃薯。陪同采访的镇政府干部告诉记者,铁涌是全市冬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目前已建起2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仅去年冬种马铃薯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增加2750元,今年的种植面积还要继续扩大。有关规划设想指出,该镇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地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注入新元素。
铁涌与制鞋业名镇吉隆、黄埠是邻居,接受它们的辐射和带动、承接它们的产业转移,无疑是推进工业化的一条便捷通道。镇委、镇政府确立了“种养富民、工业强镇、建设和谐铁涌”的发展思路,其中关键的一个项目是在与吉隆的交界处规划建设一个大型鞋材生产基地。在招商引资方面,今年前9个月,该镇已引进项目5宗,投资总额3806万元,主要是制鞋方面的企业。说到铁涌还不能不提到关系到稔平半岛电力供应的重要工程———220KV铁涌输变电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27亿元,计划今年底建成投产。近年来,惠东县稔山、平海、吉隆、黄埠等镇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建设一座变电站,以解决该地区供电“卡脖子”问题,提高省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平海:军声、古城、鲤鱼舞;电厂、温泉、码头……
军声、古城、鲤鱼舞……过去平海为人们所了解,在于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电厂、温泉、码头……今天平海为人们所熟知,则在于她迅猛的发展势头。
平海在发展旅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潜力。该镇提出把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优美宽阔的南门海滩和滨海温泉旅游度假项目有效整合,突出“古色、蓝色、休闲”的旅游特色。在平海镇鹧洞温泉度假村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几台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投资方总经理黄燕聪告诉记者,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首期投资8000万元,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争取明年“五一”前试业。当记者问及为何在此搞温泉项目时,黄总笑着说,温泉项目在稔平半岛只此一家,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每年的游客过百万,我们就是冲着它来的;我们的口号是“日游巽寮,夜泡温泉”,拟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度假中心。
有关规划设想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对平海、港口老镇区的发展规模进行控制和空间整合,对平海古城进行保护性更新,挖掘其内涵,重塑省级文化名城风貌,使本地旅游资源更具文化、历史内涵。
两侧的青山如巨臂般伸入大海,围起了一汪平静的海水;400米长的码头如长桥般卧在中间。正是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在平静如砥的海面上,像是镀上一层金;巨人般的吊架正静静地挺立在码头上;叉车繁忙而有序地搬运着集装箱。这就是平海碧甲码头。码头公司曾副总经理介绍说,碧甲码头现有泊位4个,其中3000吨至5000吨级泊位1个,全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1万个标准箱。去年底,码头升格为一类口岸原则上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加紧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工作,争取一类口岸早日验收启用。
谈到碧甲码头的发展前景,曾副总经理信心十足:“碧甲码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珠三角难得的建港条件,随着稔平半岛的开发建设,在此建立专业港口发展临海产业是大势所趋。”他说,当前制约港口发展的除自身泊位吨位较小外,就是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尽完善,不过随着规划中碧甲铁路、疏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善。
巽寮:山秀、水清、沙白、石奇、浪小
巽寮也许是稔平半岛最具知名度的品牌,这里山秀、水清、沙白、石奇、浪小,自然景观非常优美,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每年来此旅游度假的人数超过百万。当记者来到这里时,正是一年中旅游最淡的季节,海滩上看不到几个人,餐馆更是门可罗雀。这种看似冷清的背后却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前我一直担心,由于缺乏整体开发,度假区内许多景区存在规模偏小、档次不高、分布较散乱、硬件设施滞后、旅游功能不完备等问题,影响到巽寮旅游品牌的建设和旅游效益的最大化,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知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一期土地已成功出让,管委会副主任叶绿化高兴地说:“当前我们正全力抓好度假区供水、供电、公路、供气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加大区域环境的监控整治力度,为项目的上马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一名从事旅游工作已有十年的行家,叶绿化希望在巽寮的开发建设中,要特别注重与稔平半岛其它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如平海古城和温泉、港口海龟湾自然保护区等,实现优势互补。此外,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开发的灵魂所在,巽寮的开发建设要重视对富有本地特色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渔家文化、宗教文化等。 本报记者孙晓说 特约通讯员陈杰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