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惠州第三产业增长居全省各市之首,三产比重相隔10年之后再次越过30%的大关;2005年1至9月,惠州第三产业的增长继续领跑全省,成为拉动惠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源于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惠州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根据资源优势,实施重点发展、错位发展的战略。
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市场竞争
实践证明,大众化的消费才是最大的需求,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进而扩大消费群体,启动巨大的社会需求。目前,与城乡居民收入相比,医疗、教育方面的高价位使这些居民的基本需求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存在问题。妥善解决好当地居民和外来工的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也是构建和谐和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和完善性服务行业的改革,引入市场竞争,以降低行业的总体服务价格。
开发产品国内销售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一个地区居民收入和财富增长的源泉,是来自本地以外的财富转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转移主要是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可见,商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惠州目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有3类:电子类产品、鞋类产品、特色农产品,但都没有在辖区内形成较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因此,政府可以采取行业牵头、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的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规模的专业市场,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吸引外地客户前来采购,带旺物流、餐饮等相关行业,增加当地的税收和居民就业。此外,石化产业是惠州未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也应着重加强石化产品内销市场的开拓,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提高旅游业附加值,普及休闲娱乐业
2004年,惠州的旅游总数750万人,其中过夜人数272万人,占36.3%,意味着有三分之二的游客当天就回去了,旅游消费也就没有增加多少。旅游配套设施要加大投入,增加特色产品,增加娱乐项目,让游客到来后能留得住。同时,大力发展商务会议旅游,承接珠三角大量集聚的企业群到惠州开会和休闲,提高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惠州拥有较好的电子信息网络基础,建议以年轻消费者为对象,大力发展文化休娱产业,普及网吧、KTV、量贩式DVD点播等消费项目,进一步把惠州打造成“宜居典范、休闲胜地”。 (作者单位: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