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任己章)以低价招徕顾客,然后在电子秤上做手脚,以高于叫卖价百分之几十的价格卖出。这是市区商业步行街一卖板栗店铺的赚钱“妙招”。
11月21日晚,记者与朋友到商业步行街逛,被一家零食店摆出来的炒板栗所吸引,于是上前问价钱,店里一名中年妇女回答16元钱一公斤。记者一听还挺便宜的,决定要半公斤。中年妇女用一个纸袋装了一些板栗,放在电子秤上说:“8块1毛6,收8块。”记者看了一下电子秤,觉得有些奇怪,“刚才不是说16块一公斤的吗,怎么电子秤上显示的是每公斤21.60元?”中年妇女反应很快:“哦哦,是这样的,这是刚才两个女孩过来买其它东西的价钱,我忘记改了。”那两个女孩离开时记者也看到了,她们买的就是板栗。记者于是多长了一个心眼。
那名中年妇女调了一下电子秤,报出了另外一个价格。“咦,怎么每公斤18元呢?不是16元吗?!”记者又看出了问题。“不好意思,电子秤我不是很熟。”中年妇女应付自如。再次调整价格后,电子秤上显示的价格为6元,足足比第一次少了2元多,差价超过30%。
由于没有零钱,记者拿了一张百元大钞给她,结果在找零过程中,又发现有一张面额10元假钞。
记者庆幸:幸亏多长一个心眼,不然这次就吃亏了。
|